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三大农作物进口不断创新高。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万吨,总进口大豆5838万吨,不断刷新纪录。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1至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这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
与此同时,肉类产品进口增长同样迅速。如猪肉从2008年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进口量迅速增长。粮食的进口量大增,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粮食减产了呢?实际情况是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达到5亿8957万吨,比上年增长3.2%。那么为什么粮食不断增产的情况下,进口量还在激增呢?
湖南常德一位米厂老板介绍说,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的进口米价格是每百斤172元,而常德当地的米价是每百斤180至190元,不少企业甚至在本地大米中掺兑20%的进口米。对于国内外棉花的“高价差”,很多棉纺织企业同样感到经营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每吨超过19000元,比进口棉花高4000至5000元,去年价差更是达到每吨6000元。在这种情况下,棉纺织企业没有竞争力,成品没办法消化。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祥对此发表评论。
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而事实上,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达到58957万吨,但还是出现因国内外差价导致的粮食进口大增的情况。粮食的国内外差价是如何形成的?
李国祥:我们国内价格跟国际价格形成差价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成本比较高,我们农业、农户经营规模比较小。这几年我们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都上涨得比较快,农户的经营规模没有相应的扩大,价格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除了成本因素以外,与我们国家的特殊收购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几年,我们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或零售储备的价格,使得我们国家的粮食的价格跟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
从粮食的品种来看,哪些粮食品种更应该注意保护?
李国祥: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中,最主要的是口粮安全。我国的口粮主要的是小麦和稻谷,所以小麦和稻谷应该是我们迫切需要关税、配额甚至非关税的手段来加以管理的。
日本的大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8-9倍,甚至有的时候达到10倍,但是日本国内的大米的自给率超过100%,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它通过关税措施管理得好。我们国家将来怎么样在WTO谈判中,利用更好的竞争手段来保护国内的产业不受冲击,这是我们面临一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数据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这意味着什么?进口量过大对于粮食安全有何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是否受到了威胁?
李国祥:客观来说,我们的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以下,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中国根据农业资源禀赋,我们有一部分品种如大豆、玉米可以适度增加进口,更好的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对我们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另一方面,我们的粮食进口能力也很强。2012年我们进口的农产品只占国家的外汇储备不到3%,所以说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整体上在改善。当然,这种大面积进口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未来怎么样管理好进口粮食的供给,减少对国内产业的冲击,这个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