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慢时代一拍
两年后,刘宏启结束围垦的生活,被分配到平沙华侨农场种植甘蔗,为珠海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蔗糖产业提供原材料。新工作让刘宏启如鱼得水,每年除了在收割的时候要起早贪黑,忙碌两三个月砍甘蔗外,大多数时候还算清闲,只需定期施肥、撒农药照料甘蔗。其时,平沙是全国制糖业的重镇,蔗糖产业效益好,连带着蔗农们也有不错的收入,一吨甘蔗原料能卖到100多块钱,刘宏启种了几亩地,一年能挣三四千块钱,“比国家干部都多”。
凭借种甘蔗挣的钱,刘宏启1987年在老家娶了媳妇,新婚不久就带着妻子重回平沙,继续种甘蔗。从1983年到2008年,25年时间,刘宏启的家庭都与这个“甜蜜的事业”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珠海除保留少量的土地种植庄稼蔬菜供日常所需,其余的土地都被拿来种甘蔗,总面积30多万亩,从业者十几万人之多。
但进入20世纪,刘宏启发现日子变得越来越难过,随着物资丰富,原来红火的糖厂效益日渐下滑,物价攀升,挣的反而比以前少了,尽管如此,刘宏启和妻子却从未想过转型,他们当时天真地以为国有企业不会倒闭,虽然赚得少了,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了。但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平沙糖厂终究还是在2008年倒闭,此前红旗等几家规模较小的糖厂已先一步停产,刘宏启种的甘蔗再也没人收购了,他才不得不另谋出路。
为了帮助像刘宏启这样的蔗农转型,平沙镇早在2003年糖厂日渐不支时开始鼓励当地农民挖掉甘蔗,养殖罗非鱼。2003年到2007年,当地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面积从零增长到一万三千多亩,一跃成为了广东最大的连片无公害罗非鱼养殖基地。先期养殖的人们都赚了钱,有些社区工作人员甚至一度打出“养罗非鱼百分之百盈利”的口号来吸引更多人转型。
2008年,刘宏启“跟风”承包了8亩地改造鱼塘养殖罗非鱼,但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入市时机,这一年全球金融海啸袭来,罗非鱼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美等国大幅缩减了采购量,加上平沙罗非鱼养殖面积每年以一两千亩的速度增长,供应量太大,收购价大幅下滑,原来五六元一斤的罗非鱼跌到了3块多,而饲料等成本又坐上了火箭往上涨,刚刚进入这一行的刘宏启就血本无归,第二年市场行情仍不见好转,又亏了,只得放弃养殖,再度转行。“当时没本钱了,养鱼成本太高,一年起码要五六万,根本撑不住。”刘宏启说。
2010年,平沙大虎社区一个荔枝园的承包户因为荔枝行情不景气,准备把果园转手,刘宏启听到消息,以一年近4000元的承包价格接手了果园,转型为果农。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要认真打理,果园就能有所起色,干了四年才发现自己又掉进了坑里,“除了2013年挣了五六千辛苦钱,这几年都没挣钱,今年更是亏惨了”。
果园里还有几棵龙眼,刘宏启计划等龙眼熟了卖完再转掉果园,另想法子谋生。他曾想过进工厂打工,有一次跑到工厂门口,保安却不让他进门,说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这种活干不了,年纪大了万一倒在工厂就麻烦了。刘宏启说自己后来一想也是,不能连累人家,从此绝了打工的念头。
刘宏启自己说自己的一生,似乎每一次总是慢时代一拍,当他开始种荔枝时,已经错过了这个行业最鼎盛的时期,除了一生辛苦,似乎什么都没落下。
唯一一次被幸运之神眷顾还是2007年。刘宏启原来和家人住在农场分配的25平米小房间年久失修,成了危房,珠海启动危房改造工程,在平沙镇城区择地兴建了福泰花园,分了一套75平米的新房给刘宏启,费用政府承担大半,个人只需支付约十万元,“现在周边房价六七千多一平,我这套房子可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