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与碘盐的关系一直是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有关碘营养过量、停止食盐加碘的呼声不断。尤其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Urinary Iodine Excretion,UIE)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
此后沿海地区的两会代表以及媒体密切关注,某些沿海城市已经非正式地允许销售非碘盐(以前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到),并且呼吁放开非碘盐的销售。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国居民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的膳食碘摄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必须坚持食盐加碘政策。该研究结果已经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报告采纳并在Nutrition 杂志全文发表。
1、关于碘缺乏和食盐加碘政策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碘缺乏的影响。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我国常见的地方病,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有7.2亿人处于危险之中。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怀孕期间,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不可逆转的胚胎以及胎儿的大脑损害。综合36个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碘缺乏可造成平均智商下降11分。
全民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是全球推荐的最安全、有效、成本最低且效果最持久的消除碘缺乏病的策略,全球大约有70%的家庭食用碘盐。我国于1995年推行食盐加碘,根据1999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我国政府于2000年宣布基本消除碘缺乏病。 2011年我国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碘盐监测中,家庭合格碘盐覆盖率超过95%,其中低于90%的只有83个县,大多数在西部省份,但也包括浙江、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我国的食盐碘强化水平经历了2次调整,自2012年开始,各省可以自主选择加碘水平,食盐的平均加碘量下调至20-30毫克/公斤。
2、关于碘盐对膳食碘摄入的贡献
在我国,碘盐是补碘的主要载体,例如上海市居民实际膳食碘摄入量的63.5%来源于碘盐。由于一般在我国上市的营养补充剂中均不含碘,如果食盐不加碘,那么膳食碘摄入量将恢复到食盐加碘以前,并且使得我国十多年来防止碘缺乏病的努力荡然无存。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较高的地区在内陆,而不是沿海。食盐的消费量过高是导致内陆省份膳食碘摄入量较高的原因。海产食品尤其是动物性海产食品的含碘量较低,植物性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虽然碘含量较高,但是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较低,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碘。我们的研究还首次提供了真实烹调加工条件下沿海地区居民的实际碘营养状态,弥补了营养调查无法计算烹调加工损失的缺点,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报告所采纳。
3、关于我国居民碘营养状况
我国存在碘缺乏病的风险,尤其是育龄妇女,孕期前和怀孕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的碘摄入量。在我们的研究中,育龄期妇女的膳食碘摄入量相对较低,有10%左右的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30%低于推荐每日摄入量 (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RDA),存在影响胎儿碘营养状况的风险。当然在此期间进行甲状腺状态的筛查也同样重要。
食盐加碘水平的下调,可能带来更多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不足,需要密切监测人群尿碘中位数水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安全加碘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保持尿碘中位数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是关键因素。同时应当增强对包装食品以及动物用盐中的碘含量的监测。
4、关于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
WHO推荐的食盐消费量水平为5克/天,而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食盐的消费量为12克/天。我们的研究发现10年来食盐的消费量下降了31%,这可能与营养宣教以及慢性病防治的宣传有关,例如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下降至8.4和7.7克/天。尽管降低食盐摄入量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趋势,但这同样将减少膳食碘摄入量,特别是在食盐加碘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因此可靠和有代表性的UIE监测就变得更为重要。
注:《Nutrition》在营养类期刊中SCI积分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