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冷冻 >
国家对整个冷冻冷藏行业的监管存在漏洞
时间:2013-12-16 22:26  浏览次数:

  9月4日,上海安监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造成15人亡25人伤的“8·31”液氨泄露事故,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在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后,违规建设加工车间,占用消防通道,“事发车间系由该公司业主自画草图设计、邀请无资质人员施工建设、招用未经培训的人员组织生产”。

  上海安监局还称,翁牌公司未获安监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资质,近期开展的三个月安全生产大检查已将翁牌公司列入下一步管控企业。然而,此前宝山区安监局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称该公司拥有危化品使用资质。

  “监管部门有一定责任,对扩建情况的巡查不够专业。”国家商用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心常务副主任刘小朋对本报记者称,“从危险化学品准入到制冷设备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来看,国家对整个冷冻冷藏行业的监管存在漏洞。”

  多家国内该行业上下游企业及第三方监测机构的从业者及专家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中国冷藏冷冻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无资质或超范围经营的工程承包商承接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在资质方面宽松放行。

  安全监管追问

  上海安监局9月4日称,翁牌公司未获安监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资质。而9月2日记者致电宝山区安监局时,一位工作人员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该公司是有危险化学品使用资质的。9月4日记者再次致电宝山安监局询问,工作人员未予回应,称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员都已参与事故调查中。

  根据2009年国家发布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最新标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10吨,算作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按此标准,拥有大约86吨一次充装液氨量冷冻系统的翁牌公司冷冻系统,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12月施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应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

  上海安监局所指发生管帽脱落、引起氨泄漏的液氨管路系统,正是在违规建设的加工车间内。

  刘小朋称,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规定,但业界操作时一般主张加工车间离冷库保持一定距离,氨管不能进入人员密集的加工车间,要想把冷库里的氨引进入车间,需要利用冷媒介质等方式进行二次交换。

  他推测,该厂冷库内的氨可能有余量,未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就擅自添加管道将冷库的氨引入车间制冷。

  “安监部门此前的检查不够专业,也有一定责任。”刘小朋称。

  他表示,安监部门在例行检查时一般只会对企业报备的场所检查。上海宝山区一家从事冷库管理、冷链运输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企业对违规场所隐瞒不报,在安监部门人员专业性不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现场看不出问题。除非有人举报,才会找专家一起来进行普查。”刘称。

  究其原因,刘称地方安监部门人手不够,“根本监管不到那么细,如果对你没上报的地方也一个个查,他们那点人哪够?”刘说。

  资质“潜规则”

  记者了解到,在冷藏冷冻行业,类似翁牌公司这样的冷冻食品仓储加工企业,需委托产业链上游有资质的制冷设备制造和安装企业来建设冷库。

  本报从业内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安装工程公司如果不制造设备且无冷库设计资质,在承包了冷库项目之后,需要委托有设计资质的机构或企业进行冷库设计,向设备制造商购买设备,向化工厂购买液氨等制冷剂,然后再进行施工、安装、调试、检漏、试运行等工序。

  设计安装这一环节,若无严格监管,比较容易“出事”。上海市安监局称,翁牌公司事发车间系由该公司业主自画草图设计、邀请无资质人员施工建设、招用未经培训的人员组织生产。

  在资质审核上,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潜规则”较为普遍,有时候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设计上,(地方政府)明知道我这个地方的设计院没有资质,但也要让他来设计。”刘称,“我们在全国各地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挺普遍的。”

  刘介绍,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对外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准入、工程公司设计施工安装资质的审查会放松。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文江告诉记者,行业内一些企业本身能力有限,为了应付当地相关部门的检查,通过金钱或者关系向其他有资质的企业“借用”资质,甚至存在向政府职能部门买资质的现象。

  “比如说我本身没有资质,给你钱,然后签类似转包的合同,把你的资质拿过来,但是你不出人不出工,实际还是我在做。这种情况很普遍。”李文江称。

  “从危险化学品准入到制冷设备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来看,国家对整个冷冻冷藏行业的监管存在漏洞。”刘小朋称。

  “以次充好”普遍

  李文江所在的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制冷安装企业里三家老牌国企之一,其他企业大部分是民企,还有部分外资或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上海申雁制冷设备工程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行业,客户压低价格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利润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良心企业不愿意接单,而无良企业肯定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李文江举例称,有些小企业管道焊接时不使用氧弧焊,因其成本高,而改用手工焊,质量就无法达标。刘小朋坦言,全国有一半的制冷设备施工企业施工质量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冷藏冷冻业利润普遍偏低,一个项目的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前述申雁公司负责人对记者称,因为恶性竞争,上海企业受到江浙两省小型制冷设备工程企业的冲击非常大。

  “比如某个客户企业安排一个冷库项目竞标,其实这个企业并不缺钱,但他会找五六家工程企业来竞争这个项目,竞争过程中,很多企业就把价格压低想要中标。”该负责人称。

  “这样的话没有利润空间,我们这样的企业不愿意做,愿意做的小企业必然会降低标准,以次充好。导致现在像我们这样按照标准来操作的企业,非常难做。”申雁公司负责人称。




上一篇:广东中山查封10吨冷库储存的涉嫌腐烂冷冻猪肉   下一篇:三全食品3.8亿存货零计提 4日股票下跌了1.09%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
>>图片新闻
行业资讯
监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