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事件评论 >
评论:规划餐饮业看上去总有些别扭
时间:2013-12-16 11:37  浏览次数:

  最近有媒体讨论,广州的餐饮与政府的规划问题。政府的规划提出,广州将建设23个美食集聚 区,并且有42条美食街。另有文件称,争取三年内培育2至3家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力争5年内,本市国家级酒家超100家(现有75家)。而面对政府 的规划,据报道,广州饮食行业协会的副会长纠结半天,多家餐饮企业对这番“宏大叙事”的“转型升级”也是一头雾水。

  “食在广州”这块招 牌,其实是有点用滥了。这块标签贴在广州城头,该怎样注解,却是个见仁见智的无终极答案的命题。有人认为广州为这招牌应坚守粤菜,粤菜不纯,招牌就要变 色;也有人认为只要世界各系美食均能生根开花,这招牌就被赋予了新含义,涅槃重生;还有人认为若广州没有跨省跨国的重量级餐饮企业,这招牌就不再名实相符 了;更有人将其看作可以“政府搭台”的政绩道具,认为领导挥挥手,官员贴贴标签,就可从“中华美食之都”迈入“世界级”了……“食在广州”真是一本神奇的 无字经,谁翻翻,都可以念出似是而非的“真经”来。

  究竟“食在广州”怎样才算名副其实呢?看看统计就估摸八九不离十了:广州餐饮业经营 网点约4.5万个,个体工商户餐饮网点4.03万个,占了九成。反观历史,广州原来驰名省港澳乃至南洋的老字号,恐怕也不是什么能上哪个亿字头的大家伙。 其实以往“食在广州”所以名声在外,一是广州乃开放最早的商都口岸,客似云来。二是在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广州餐饮业的手工精致讲究、产品名目繁多、烹 饪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菜系。可见,这块招牌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时间的磨砺形成的。不管粤菜是否正宗,也不管是否有“外江菜”融入,也不管你企业转型不 转型,只要营商环境变化不大,几万家个体餐饮网点有生意做,“食在广州”这块招牌,别人是抢不去的。如果为此而忧郁,那也太没自信了。

   至于政府规划这类奇思妙想,想把广州的餐饮业怎么样?实在很难妄评。不过,常识表明,餐饮业之所以为餐饮业,恐怕还是要附丽于其他商业或者人群才得以生存 的吧,惟其如此,餐饮业也有自家的脆弱之处。广州目前能够称之为饮食带的地方,也并不是想当然就形成的。上下九那一带,北京路这一带,餐饮业原先是存在 的,搞了步行街之后,租金大涨,饮食不得不搬到横街窄巷了,惠福路的餐饮档,才兴旺起来。番禺那一带,本来也就是乡村档口一两家,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之后, 新生代住户不大开火,买菜也没老城区方便,从配套的简单食肆做开来,才形成了以大型停车场为背景的规模食档。可见,饮食餐饮业的成带不成带,自有其天时地 利人和条件起作用,发达起来,恐怕也规划不了。至于餐饮企业上市不上市,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恐怕与“食在广州”关系不大。比如大家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多半 不知道它们该贴美国哪个州的标签。说句没良心的话,越大的企业,地域的色彩越是淡化。




上一篇:评:怎样才能让国人接受转基因食品   下一篇:反式脂肪酸 氢化植物油惹的祸?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