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女性显然不相信“25岁之后皮肤走下坡路”的老话了,抗衰老的观念已向更年轻的群体渗透。在“提前抗衰老”的潮流下,20岁-30岁左右的“千禧一代”,已经成为抗衰老化妆品重点吸引的消费人群。
与上一代重视“修护功效”不同,千禧一代更在意如何在皮肤衰老之前有效地对抗老化征兆。因此,对抗日常紫外线侵害以及电子设备产生的人工蓝光,成为不少抗衰老产品的研发方向。
为了更有效地阻断年轻皮肤与紫外线的接触,美国专注于生产植物标准化萃取原料的Draco Natural Products公司,开始尝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影响皮肤的DNA,他们利用来自锁阳、黄芪、马齿苋、淫羊藿和白柳皮等植物的萃取复合物——端粒酶激活成分,希望从DNA层面上真正阻止或逆转皮肤老化。而Lucas Meyer Cosmetics公司研发了一种“仿生肽MelinOil”,想利用黑色素和DNA修复来控制光老化,并计划将这一成分融入到多效产品中。
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千禧一代”的另一个皮肤“杀手”,是来自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人工蓝光,不少抗衰老产品就加入了“抵御蓝光”的卖点。比如,美国药妆品牌Murad就在其防晒产品中新增了这一功效;全球化妆品活性物原料供应商Sederma也研发了抗污染活性物质Citystem,据称可广泛抵御各类污染,包括“免受屏幕光线侵害”。
为应对“抗衰老”产品的消费年轻化,品牌们也纷纷推出以“抗污染”为概念的预防衰老产品。
过去一年中,科颜氏(Kiehl’s)、Dior、小众护肤品牌Sunday Riley等都推出了抗污染产品系列。其中,科颜氏在2017年推出的一款抗衰老产品“蜂蜜红蔘亮采活肤霜”并没有把宣传重点放在“祛皱”、“变年轻”上,而是诉诸“提高肌肤的防御能力、减少暗沉、提升光泽感”的表述;而Elizabeth Arden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了主打“防污染”的排毒面膜。
此外,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爱自拍的千禧一代会更注重皮肤问题解决方案的“快速见效”、“立竿见影”。研发防晒和抗皱护肤品的荷兰帝斯曼(DSM)就为千禧一代推出了一款基于小分子合成肽的抗皱产品Wrinkle Rebel,据称可快速减少额头和口唇周围的皱纹与表情纹;瑞士医学护肤品牌Fillerina甚至还研制了替代注射美容的“皮肤补充疗法(Dermo Replenishing Treatment)”,据称14天疗程即可减少皱纹、提升颧骨外观,效果最多可持续3个月,该疗法还针对不同年龄和需求提供三种等级的产品。
年轻人群的线上消费习惯、体验式消费需求以及对社交媒体KOL的关注,也在启发抗衰老产品的营销推广方式。
日本资生堂旗下主打修复和抗衰老功效的超高端品牌CPB近期就发现,该产品60%的中国线上消费者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且美妆博主或明星的推荐、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传播正在影响90后一代的美妆消费选择。对此,美妆品牌Shea Radiance首席执行官Funlayo Alabi表示,抗衰老化妆品应在线上体验中引入能让用户参与的抗衰老或护肤挑战的技术,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此外,也要利用时尚或美妆KOL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口碑营销。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2017年6月发布的报告,全球抗衰老市场(包括抗色素沉着、抚平皱纹)将在2021年达到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7.5%。而如何成功抓住千禧一代消费者将成为抗衰老化妆品在这一市场中获利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明明 还是 年轻人 怎么 就用 上了 抗衰老 化妆品 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