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很多粥类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银鹭八宝粥、同福碗粥、娃哈哈等品牌,我们以同福碗粥和银鹭八宝粥做比较,看看两者发展究竟如何。
同福专注粥品产品,银鹭倾向多元发展
同福碗粥的创始人刘山国通过创业,在1993年创立食品公司,如今已有26个年头。在成立之初,刘山国看到可口可乐领头的饮料行业发展优良,便紧抓商机,将碳酸饮料的易拉罐生产线引入北方市场,并在华北、东北地区做出了一个名牌产品——“天惠”牌碳酸饮料。
到2005年,粮食生产总值开始恢复增长,刘山国便打算做碗粥产品。当时,市场上已有多家品牌,像银鹭、达利园等,于是刘山国开始研究新包装,他发现市面上大多是易拉罐产品,便研发了易撕膜碗粥,并且借助“新品上市”的势头,将同福的品牌效益与碗装八宝粥紧紧绑在一起,从此,同福碗粥出现在大众的眼中。
如今,同福产业已经拥有同福碗粥、同福精品杂粮、同福蛋白饮品等多种产品类型,并且针对儿童、老人、糖尿病人等各类不同人群研发了不同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同福碗粥的工作重心全部在粥类这种快速消费品上。
银鹭集团诞生于1985年,创始人陈清渊凭靠3万元贷款开始创业,那时银鹭还是一个罐头厂,直到1993年,银鹭才开始生产八宝粥,比同福碗粥早了8年左右的时间,这8年,也足够银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市场与品牌效益。到1996年,银鹭有开发出牛奶花生等热销产品。2000年时,银鹭在厦门与台商合资成立了公司。银鹭多次引进华侨资金,逐渐成为中外合资企业,2011年,银鹭与雀巢合资,之后雀巢又慢慢对银鹭进行了100%的收购。
此外,银鹭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荣誉,曾入围“CCTV中国品牌榜”,2016年在第十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排名255名,还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食品工业重大产品等多项荣誉。
粗略看来,银鹭的产品类型比同福相对丰富一些,除了粥类产品之外还研发了部分饮料产品。
两家企业营收均过亿元,食品安全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2013年同福碗粥的营业收入是4.81亿元,净利润达到了4335万元,2014年数据显示,净利润2044万元,虽然利润有所下降,但营收总额却提高至4.95亿元,到2015年,总体营收上升,达到5.59亿元,净利润上升至4272万元……2015年同福碗粥上市,企业发展空间更为广大。不过在之前波动起伏的稍大的数据面前可以看出,同福碗粥的发展似乎需要新的途径和方法。
银鹭创始人陈清渊坚持认为,银鹭可以上市,但是不选择上市,而是选择与同样很强的同行合作,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达成双赢,比如与雀巢合资。通过数据证明,这一合作方式,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方法:银鹭从0到1亿,用了十年时间,之后又花了十年,将1亿变成了10亿,10亿增长到50亿用了5年,而50亿到100亿,银鹭仅仅用了1年时间而已。
早前有些关于银鹭的负面新闻,是说银鹭八宝粥的粥品在保质期内,但打开包装后却发现了粥品变质“发毛”,这不禁让人更加担忧食品安全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相关问题频发,众多老牌企业出现了食品“不安全”的现象,甚至有的企业因为这些事件倒闭。食品安全,是一个食品公司的良心所在,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大众的安全,那么企业势必经营不下去。银鹭作为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荣誉的企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生产,用自己的良心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
面对快餐与外卖的“威胁”,粥类产品未来发展形势严峻
同福碗粥的主力市场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而仅仅依靠这三个地区是不太可能占领市场的,同福碗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将市场扩大,同福碗粥也可在市场发展良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生产基地,使产品的生产数量能够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再利用电商平台增加销路和销售数量。
有部分媒体称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渊为“粥王”,希望在未来发展中“粥王”能秉持自己的初心,强化品牌力量,通过了解对市场发展的趋势找到更合适的营销方法,借助成熟发展的电商平台再创造新的营收记录。
随着快餐行业与外卖时代的发展,银鹭八宝粥和同福碗粥这类做食品快消品的企业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快消品市场正处于不同程度的缩水状态,虽然粥类产品在市场上仍旧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推陈出新,寻求新的经营模式已迫在眉睫。
银鹭八宝粥在“年龄”上虽然比同福碗粥大了不少,但是同福碗粥通过包装创新、产品种类创新等方式逐渐在市场占有不小份额,两者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外卖 时代 到来 银鹭 八宝 受挫 粥类 快消 未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