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2019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辣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辣椒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辣椒企业代表就如何推动贵州辣椒产业、中国辣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辣咖们”认为,智能化的信息手段以及先进的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在辣椒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能切实提升辣椒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比如运用大数据运行辣椒指数、精细化耙向育种、提升辣椒食品标准的科技含量以及辣椒食品的创新研发等,这些科学技术在辣椒产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深度“智造”,能促进辣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向青云在推介贵州辣椒产业时说,贵州发展辣椒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理想的投资环境和雄厚的科研基础。贵州辣椒产业拥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了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贵州省副省长吴强任小组组长,还成立了工作专班,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任专班班长。贵州现有辣椒种植面积500余万亩,规模居全国第一,并有专业的辣椒市场和辣椒“经纪人”。贵州还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领衔的辣椒育种及资源创新工作室(院士工作中心);拥有贵州大学、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遵义市农科院等较强的辣椒科研团队;贵州制定了(干椒)批发价格指数,正在谋划增加“印度辣椒批发价格指数”“山东辣椒批发价格指数”和“河南辣椒批发价格指数”,不断丰富、完善辣椒批发价格指数。“中国辣椒、贵州定价、买卖全球”,正在发挥辣椒“风向标”、价格波动“晴雨表”、风险防范“避雷针”的作用。贵州努力从产椒大省向强省迈进,计划到2021年,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产量650万吨,产值230亿元,辣椒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诸云强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部、贵州省共建的第一支优势农特产品价格指数——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从2018年该指数正式运行至今已有半年多,这个信息指数服务辣椒产业的智能化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管理水平的成功体现。
世界辣椒产业联盟科学专家张小飞就贵州辣椒如何走向国际市场作了专题研究。他分析,中国辣椒食品、辣味食品具有开发国际市场的潜力。但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辣椒食品的绿色安全品质、风味口感、营养价值乃至产品的文化特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国际市场对丰富多样的中国辣椒食品也缺少足够的了解。销往海外市场的辣椒食品要细分市场,开发不同辣度、不同风味的系列产品,建议用独立包装或小包装吸引家庭消费者。张小飞认为,中国辣椒食品应该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创新产品,创新的空间巨大。同时,不要只做辣椒原料供应地或者初级、低端辣椒食品的供应商,需要向国际市场讲述“中国辣椒的故事”,即可通过网络、出版书籍等方式做好中国辣椒文化和辣椒产品的推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耿三省建议贵州辣椒育种与市场结合,主攻适宜不同加工类型的干椒品种,保持贵州地方常规品种的特有香味、辣味、易风干等特点,重点提高黔椒的复合抗病性、抗逆性及丰产性。此外,要加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提高黔椒育种效率等。
成都乐客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斯波指出了有关辣椒食品标准的不足,如何数据化衡量辣椒食品的辣度显得尤为重要。斯波认为,对辣椒食品的辣味进行分级,《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DB50/T870-2018)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是辣椒食品的度量衡,更是未来辣椒科学消费的指标,可以应用此研究成果来实现辣椒辣度不同的研发、消费、销售、趋势分析。
此外,鲜椒也成为与会嘉宾们关注的话题。斯波提出贵州高品质辣椒值得深度“智造”,除了已有的干椒加工食品,鲜椒加工正受到不少食品企业关注,这是未来消费的热点和亮点,也是贵州高品质辣椒原料的理想做法。山东现代创新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李守运认为,鲜椒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素以高品质著称的黔椒可以充分发挥“味鲜”的优势,研发更多样的鲜椒新品种,在鲜椒加工环节多下功夫,开发鲜椒酱等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