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叫做“One Shared House 2030”线上项目。它包含一个10分钟视频,讲述了共享居住空间的历史,并标记出了9个重要概念,比如为什么1980年代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群租公寓要用俄国革命家Alexandra Kollontai的姓命名。
看过视频介绍之后,你会发现人们对什么人住进共享公寓,愿意分享什么空间的想法,在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该项目的线上调研正是想要你猜想20年后共享公寓的模样。比如你会愿意和公寓的朋友分享自动驾驶汽车么?你介意室友养机器人宠物吗?等等。
翻看目前在搜集到4万多份调研的结果后,你会发现人们对共享公寓的想象力还很有限。他们更倾向于和夫妻、单身男女合住,希望隐私和公共空间的边界足够清晰,觉得干净、诚实和周到是租客最重要的品质;认为共享公寓最大的好处就是多交朋友和少花钱。
如今从共享汽车到自行车,已经成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不少人也在一线城市和人合租过。共享公寓也不是新鲜概念。但有分析指出,近两年,相对来说,千禧一代(尤其是欧美)没那么强的意愿买房,享受更灵活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共同居住(Co-Living)模式能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的原因。
2016年4月,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WeWork正式开放自家的共享公寓产品WeLive。你可以拎包入住,按月付租金,提供家政服务。另外, WeLive还有一系列公共空间,比如咖啡馆、健身房、洗衣房等等。这听上去很像链家旗下自如2012年推出的自如寓。
而立足于伦敦的共享式公寓开发商The Collective也已经在伦敦阿克顿区、卡姆登区、国王十字区、海德公园和诺丁山附近将该模式推广开来。
不过,来自Space10的Guillaume Charny-Brunet则表示:“我们的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从未像现在这样吸引过如此多人。 然而,在城市化蓬勃发展,住房价格暴涨,居住空间缩小以及人越来越孤独的情况下,共享空间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得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