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身份证”问题多 折射市场乱象
在1月不合格名单中,超40批次进境葡萄酒因包装、标签不合格被退运或销毁。其中,有34批次葡萄酒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或销毁。另外,由江苏东帝联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申报进口、来自智利的星得斯拉丁之星红标红葡萄酒2013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涉及产品近7.41吨。
中文标签是进口葡萄酒的“身份证”。进口葡萄酒的中文标签内容基本包括葡萄酒名称、产区、等级、收成年份、葡萄品种、酒厂名、产酒国名、净含量、酒精浓度等信息。因产地国不同,具体的项目会有少许差别。
真实、准确的中文标签标注的信息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第一手资料,可为什么这么多进口商在这一项目上“折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范文来表示,标签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进口企业内部沟通不畅,设计人员并不了解标准要求,也有可能是进口商缺乏了解相关法律的专业人员,另外也不排除不法进口商意图打擦边球,通过模糊标注蒙混、误导消费者。
“在整个葡萄酒进口环节中,标签管理应该是最易执行的环节,但小小的一张标签就出现了那么多问题,折射出了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范文来认为,随着国内进口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投身其中,进口葡萄酒市场竞争趋烈,市场亟待规范。
3批次酒品质不过关 掺水太多
在1月进境不合格名单中,由青岛方洲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卡瓦桃红葡萄酒2012来自葡萄牙、由青岛鹰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索蒙塔诺桃红葡萄酒来自西班牙,不合格原因均为“干浸出物不合格”。另一批次来自西班牙的魏德加拉斯因佩里亚尔白葡萄酒同样因“干浸出物不合格”而被销毁。
干浸出物是葡萄酒在一定物理条件下非挥发性物质的总和,包括游离酸及盐类、单宁、果胶、低糖、矿物质等,它不仅影响葡萄酒口感,也是体现葡萄酒品质的关键指标。干浸出物不合格说明葡萄酒中含葡萄的天然成分较少,葡萄酒原汁含量不足,可能掺水较多,从而影响葡萄酒品质。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葡萄酒》(GB 15037-2006)规定,干红葡萄酒的干浸出物不得低于每升18克。
近年来,铁含量超标已成为进口葡萄酒不合格退运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西班牙的圣罗奥红葡萄酒、唐法德里克珍藏干红葡萄酒(特级珍藏)铁超标都被检出铁超标,涉及产品1.54吨。
葡萄酒中的铁含量超标不但会影响口感,还易使产品出现沉淀,并加速葡萄酒的氧化和衰败过程,进而降低产品品质。过量的铁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铁中毒,对心、肝和胰造成损害等。
我国葡萄酒国标规定,铁含量不超过每升8毫克。一般情况下,葡萄酒中的含铁量为每升2毫克至5毫克。葡萄酒中铁超标可能是原料种植、酿造、生产过程中带入,与金属容器工具接触,也可能是在澄清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明胶及鱼胶造成铁含量增加。
质检总局通报内容显示,以上不合格批次的食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降身价迎合大众消费 购买注意“三看”
随着大众消费的走旺和进口成本的降低,近年来葡萄酒成为今年酒水消费的“黑马”,进口量屡创新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的2015年进口酒市场整体情况显示,去年瓶装酒进口量达到了3.96亿升,金额达18.8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从产地看,法国、澳大利亚继续领跑。除了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部分进口来源地的进口均价都有所下跌。这一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中低端消费市场,同时预示着进口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了44.2%;进口额同比增长34%;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了7.3%。进口葡萄酒“量增价跌”,这一现象意味着大众化的消费越来越多。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最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增速较快,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诸多影响。很多国外葡萄酒商看好中国商机,加快了中国市场蚕食和占有,但是对中国市场相关规定的了解不足,造成包装、标签和质量不合格,被拒国门外进口葡萄酒数量大增。我国检验检疫严格把关,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如何选购葡萄酒,范文来表示,消费者不应以国内、国外区分品质高低,可根据口感选择知名品牌,认清中文标识,尽量在大型商超购买,以确保产品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售后问题。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葡萄酒需注意三查看:一看经销商营业执照,从正规商家选购放心酒;二看中文标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三看卫生证书,每一批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均可提供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消费者可向商家索取查看。(娄奕娟)
附不合格进口葡萄酒名单:
关键词:10吨 进口 葡萄酒 不合格 标签 折射 市场 乱象 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