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中小学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9月5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新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称作《指南》)围绕立什么德,如何立好德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要求,让中小学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表现积极健康向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我们也看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各学段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单一,德育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德育工作还缺乏常态有效的开展机制等等”。
吕玉刚强调,“德育工作重在落实,要把德育目标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在总结提炼各地德育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可操作性”。
同时,吕玉刚也表示:“劳动教育对我们中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教育部对在中小学生当中加强劳动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要广泛深入的加强劳动重要意义宣传。特别是在广大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和广大中小学生当中进行宣传,使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小树立起劳动的观念。这一条非常重要”。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因为市场刚刚起步,也有一些鱼龙混杂和一哄而上的现象,对此,吕玉刚做出回应:“ 研学旅行是我们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教育部高度重视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去年我们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个《意见》对我们这项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吕玉刚表示:“过去我们经常讲研学旅行,可能国外讲的多,我们国内讲的少,这次我们把研学旅行从意义、目标、原则、途径、组织等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部署。这个文件下发以后,各地高度重视,我们也接到不少地方向部里报告他们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的经验”。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特别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动员社会广泛的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包括我们祖国大好河山,包括我们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学旅行的基地,让我们的学生去看、去体会、去感悟。”吕玉刚介绍,“我们目前各个省正在报送,计划在9月份能够完成第一轮基地的筛选工作,还要命名挂牌”。
吕玉刚强调:“还有是规范市场的管理。我们文件当中对这方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发挥好旅游部门、交通部门等各方面的作用,要有规范的协议,要有安全的保障,要有事先应急处置的措施准备等等,要加强这方面的规范管理。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研学旅行工作逐步地发展起来,成为我们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
提及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指出,“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好,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也好,还是统筹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等等方面,都有一些顶层的设计和对地方工作的指导”。
“下一步我们继续把家庭教育纳入重要的日程,总结各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家庭教育的工作途径和机制,通过家长、学校,通过家访,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发展委员会等等,发挥我们学校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将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俞伟跃说。
另外,吕玉刚介绍:“据统计反映,《开学第一课》收视率仅次于春节晚会,所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可。应该说《开学第一课》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益探索,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很好的载体”。
续梅认为:“《开学第一课》就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德育课,这个课既是给孩子们看的,也是给家长们看的。我们每年都发通知,希望家长们能够陪着孩子们一起看。其实也是办给全社会的,就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向全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