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消费危机,日本乳业选择安全至上
据1月21日《证券日报》消息,我国乳业仍处在经历奶价下跌、大量中小牧场退出的转型寒冬中。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这起给中国奶制品行业带来重创的事件,的确让一代年轻的爸爸妈妈心有余悸。
几乎所有国家的乳业发展都曾陷入需求变动带来产能过剩和生产调整的困境。乳业的稳健持续发展是产品安全还是效率更为重要?日本一直选择前者。
在明治维新后,北海道开始有放养乳牛的“酪农”,并逐步产生了聚集效应,乳业兴起,国内消费者也逐渐形成食用乳制品的消费习惯。然而,与中国一样,在20世纪初,日本乳业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出现了信用危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有关乳制品的丑闻,包括牛奶兑水、结核牛榨取牛奶等问题,导致日本国民质疑国内乳制品的安全性。
很快,日本政府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发挥产、官、学等不同主体的作用,政府制定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严格的法规以保证产品质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挥协助、监督与教育的功能,协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同时教育广大消费者对国内生产的乳制品的正确认识。
当然,行业内的自立自强更为重要。为了改善乳业、提高乳制品的卫生质量和品质,日本乳制品协会纷纷在各地自发成立,促进乳牛的血统登记、乳用牛的雄子牛养育、大小规模企业的技术共有等等。
由此,“质量第一”“安心安全乳制品”的思想深深植入政府、企业与社会的文化土壤,也帮助了个体户的“酪农”、小规模的农场顺利渡过难关。
如今,在日本,无论是个体户的“酪农”还是大企业都坚守产品质量的底线。日本乳业个体户和小规模农场较多,乳制品生产平均成本在全球是最高的,导致其销售价格在市场上偏高,但是日本乳制品的国内自给率达65%,国内消费者都首选民族品牌,其产品也热销于世界市场。可见,产品安全从根本上会提升生产效益。
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假若企业家言行一致地认同安全比效率重要、质量比速度重要、生命比业绩重要,那么乳业的道路虽然漫漫,但绝不会茫茫。
而在中国,当前正在竭力发展“互联网+”。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农业”解决的重点是流通问题,生产规模扩大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但是,中国的乳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更需要立足于产品的安全性,需要散户与大企业的共生共存、定价系统的合理科学、企业间恶性竞争向竞合的转型、品质至上保证体制等系统性工程的构建。
吸取日本经验,我国乳业必须走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型之路,但是这条路并非简单的行政命令就可以完成,而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肩负乳业应有的使命感,重新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构建“Milk made in China”的质量信心。应当展现中国社会分工合作的活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快速消费品网。
关键词:日本 乳业 面对 消费 危机 选择 安全 至上 面对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