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荷兰合作银行发布全球乳业排名,伊利集团以超600亿元的营收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这也是伊利连续4次入围全球乳业前10名。在十九大代表,伊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潘刚看来,“这是成绩,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事实上,“伊利”这个名字,还承载了很多“第一”和“唯一”,比如:
它是第一家市场覆盖超过10亿中国消费者的乳品企业;
它是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全国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透明化的乳品企业;
它是唯一一家年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的中国乳品企业;
它是唯一一家入围全球品牌500强的中国乳品品牌;
……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伊利人在党的领导下,“不负使命,思恩前行”的努力,是伊利带给民族乳企、社会、百姓真实可及的“获得感”。正如潘刚所说,“在不断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帮助农牧民致富,让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取得双赢,这是践行共产党员责任。”
坚持品质立企 创新驱动添活力
作为一家乳制品企业的领导者,老百姓的营养健康是潘刚首要考虑的事情。这充分体现在伊利的企业文化中,融入了伊利人的血液里。2015年底,伊利将企业文化升级为“卓越、担当、创新、共赢”,而潘刚又加上了一句“伊利即品质”,这句话成为伊利的最高信条。
“上亿消费者选择伊利,是全体伊利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但要从亿到零,可能就是一瞬间、一个事件。”潘刚用这样的话语警示伊利员工,任何生产环节都要为“伊利品质”让路。面对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潘刚认为,无论消费需求怎么变,对于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追求始终没有变。“伊利即品质”不仅是企业信条,更是伊利全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价值共识。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致力于打造“全球最优品质”,建立了具有伊利特色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监测防控体系,率先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构建起国际领先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建立“全球智慧链”世界点赞伊利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投资上加深合作,建立范围更大的一体化市场?潘刚在战略讨论会上明确提出:“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伊利唯有汇聚全球能量、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乳业版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潘刚如是说,伊利如是做。伊利全面加快全球化的步伐,持续推动“全球织网”战略,已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资源体系、创新体系以及市场体系的全球大网:在荷兰设欧洲研发中心;在大洋洲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在美洲主导实施全球农业食品领域高端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
在“全球织网”的基础上,潘刚还进一步提出,伊利的全球化不仅是整合全球的优质自然资源,还要通过整合全球的技术、人才等智力资源,建立“全球智慧链”,推动企业再进步。
独特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及成绩,让全球商界及学界都注意到伊利和潘刚。今年年初,哈佛大学基于连续10年对伊利的深入研究,完成了《伊利:打造全球化乳业公司》并列为教学案例。哈佛大学还专门邀请潘刚来到课堂和MBA学员进行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潘刚用智慧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征服了哈佛的精英们,被哈佛师生亲切地称为“潘教授”。
深入基层研实情助力牧民奔小康
作为一名企业家党员,潘刚经常走到基层农牧民的牧场里,通过现场调研解决问题。潘刚到呼和浩特市金河镇章盖营村家庭牧场调研,在与村民牛双柱的交谈中,他发现村民奶牛养殖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当地信用社办理的惠农贷款额度小、手续繁,拿到一部分借款的时候,青贮的季节已过。调研结束,潘刚迅速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成立担保公司,专门为农牧民、牧场融资提供担保,解决牧场的资金问题。经过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审批,短短20天的时间,牛双柱就申请到了44万元贷款,顺利完成了当年的青贮储备。
一个牛双柱的问题解决了,全国更多的“牛双柱”怎么办?潘刚带领伊利集团在担保公司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为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针对奶农的实际发展需求,分别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以及“种植保”等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奶农融资需求。此外,伊利还以滚动方式向1900多户农牧民发放购牛款30多亿元。如今,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与农牧民已结成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不仅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还全面推动了奶源建设的升级。
10多年来,潘刚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凭借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务实工作,带领伊利一步步成长为亚洲乳企第一、全球乳业8强,谱写了中国乳业的新辉煌,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一份力量。
关键词:九大 代表 潘刚 亚洲 乳业 一是 新起点 起点 今年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