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作(新华社发)
总量超过6万亿吨 有利缓解通胀压力
粮产十连增夯实控物价基础(热点聚焦)
全国粮食喜获丰收。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万亿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专家指出,粮食增产为促增长、控通胀、保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平抑物价意义重大。在此条件下,完成全年3.5%的CPI调控目标没问题。
多种因素促成增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78万吨和962万吨。
粮食实现增产,是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说,政策利好、降水增多、科学防灾抗灾促进了粮食增产。
黄加才分析指出,2013年国家继续采取措施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粮价的稳定对物价起到了稳定重心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继续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临时收储价;二是中央财政年初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资金,各地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到种粮农民手中;三是国家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另外,国家还通过金融、保险等渠道,多方面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约396万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2%。
今年自然灾害也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黄加才说,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春涝,西南西北出现春旱,夏季南方高温干旱,入秋后台风发生频繁,党中央、国务院应对措施全面及时,有效减轻或弥补了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
粮价牵动物价指数
粮食稳天下稳。专家指出,粮食稳定增产,对于管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对本报记者说,粮食实现“十连增”是农业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共同实现的好成绩,对粮食供给有正向贡献,对缓解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有积极作用。
“如果粮食减产短缺,粮价就会上涨,以粮食为主的饲料、肉品等整个食品行业都会涨价,CPI中食品占有重要比重,粮价上涨会很快传导,从而影响整个物价的调控。” 张正河指出。
回顾历史,本世纪初有几次物价上涨就是主要由粮食减产、粮价大幅上涨推动的。据测算,粮食价格及受其影响的食品价格占CPI的权重在1/3左右,可以说,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对于稳定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形势至关重要。
得益于粮食产量增长,农产品价格稳定,禽畜产品和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明显缓和了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在主要肉产品中,猪肉价格呈周期性变化,对通胀影响明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对稳定物价起到积极作用。
粮食增产、粮价稳定还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张正河说:“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如果上涨,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预期,大家由于恐惧可能会抢购某些食品,从而导致新一轮物价上涨。”
完成调控目标无虞
粮食连年增收,大家似乎对此已不以为然,然而一旦减产,其负面效应将很大。“粮食增产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从表面上看不明显,对CPI下行似乎作用不大,但如果减产,负面影响就会显现,马上会传递到其他行业,对物价上涨形成很大压力。”张正河说。
粮价的稳定决定了未来物价的走势。“从总体来讲,保持物价稳定是有条件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首先一个条件就是今年粮食又获丰收,粮价具有保持稳定的基础,对其他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会产生重要支撑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考虑到国内需求并未出现大幅回升、货币政策也维持稳健中性、猪肉等食品价格总体涨势平稳等因素,总体而言,CPI涨幅趋势仍比较缓慢,在波动中上升。他预计,全年CPI涨幅为2.7%。
盛来运表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有一系列有利因素,完成全年3.5%的CPI调控目标没问题。(记者 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