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庞大数量新生儿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面前,奶粉商摩拳擦掌。
被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5月底结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30日公布的名单显示,82家国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
过去一年,一系列奶粉新政密集出台,国产奶粉厂商和进口奶粉厂商都在政策调控和市场发展间找寻平衡,也在找寻新的发展机会。国产奶粉机会来了吗?“市场在调整,留下巨大的机会,但是机会是稍纵即逝的。”高级乳业研究员宋亮说。
奶粉商忐忑迎接史上最严奶粉新规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看到的最严格法规
“这是我在达能职业生涯当中经历的最严格的新许可证的审核,也是看到的最严格的法规。”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包博睿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审核遍及整个产业链,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产品生产线,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都要进行严格审核,这和其他国家相比,确实是最严格的,包括对仓储的审核。”
包博睿所指的正是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工作,也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行业的准入制,其结果直接决定中国133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
“简单从人数来比较,去年在欧洲有一个工厂的审核仅花了一个审核员一天的时间,而在中国,单单审核过程就有3、4个审核员,至少花了一周的时间。” 包博睿感慨到。
“这个政策的确严格。”宋亮也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新版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成为奶粉行业的头等大事。能够获得新证的企业,意味着在他们可以享受中国二胎政策放松后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起码获得继续玩下去的资格,而没有获得新证的企业则只能惨淡出局。
四成企业被拦在了门外
如果不是后来政策有些放宽,几乎一半乳企都会被淘汰
5月30日,最终的结果揭晓,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准入制暂时将四成企业拦在门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当天表示,食药监总局统一部署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由8家食品检验机构统一开展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发证检验工作,8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获得重新许可,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
为了通过这次换证审核,不少乳企斥巨资对工厂进行了整改和改造。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透露,为通过此次审核,飞鹤耗费的改造资金约为1亿元,旗下6家工厂全部获得新版生产许可证。而包括多美滋在内的上海4家乳企为通过该审核的改造资金也超过1亿元。
根据规定,未获证的企业还有一到两年的停产整改期,但巨大的投入会让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宋亮指出,将有超过三成或者更多的企业在这场洗牌中被淘汰。“如果不是后来政策有些放宽,几乎一半乳企都会被淘汰。”宋亮指出,在自建自控奶源这个问题上,除了飞鹤、完达山、伊利、贝因美等少数企业是完全达标的,其他的都有水分。
外资奶粉企业都在中国找厂
市场在调整,留下巨大的机会,但是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近五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2015年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总销售额有望达到800亿元。由于单独二胎政策放开,自2014年开始,市场新增容量预计在50亿至100亿元。“此前,双独二胎政策已放开,集中表现在一二线城市,此次单独二胎放开,受益地区更多集中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宋亮指出,现在外企乳粉企业都在中国找厂,一旦落地将冲击三四线城市市场。
事实上,外资乳业在中国的布局越来越深入,去年以来,惠氏投资24亿元在苏州建厂,雅培在嘉兴建厂,荷兰皇家菲仕兰则将与辉山乳业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合资企业。
“市场在调整,留下巨大的机会,但是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宋亮指出。在多位乳业专家看来,对于自有优质奶源、采取湿法工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国产奶粉的机会来了吗?
机遇
乳企兼并重组浪潮轰轰烈烈
国家重拳整治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使得奶粉行业集中度及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也给国产奶粉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争夺市场,去年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乳企兼并重组浪潮袭来。
蒙牛收购雅士利、伊利股份出资3.1亿元参股辉山乳业、合生元宣布以3.5亿元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今年以来,国产奶粉企业的市场争夺战愈发激烈,三元等企业纷纷推出定价超400元的奶粉布局高端市场,一改国产奶粉廉价的形象。在配方上,伊利、贝因美、三元都在研发专门适用于中国宝宝配方的奶粉。在渠道上,君乐宝奶粉则以行业新进入者的姿态推出售价为130元的低价奶粉,其只在电商渠道销售的创新变革也引发激烈讨论。
“飞鹤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增长66%。”老牌国产奶粉企业飞鹤董事长冷友斌5月27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
这家在国产奶粉行业排名第三的企业从今年起展开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1月份全面收购了吉林艾倍特,随后又宣布控股收购国内排名第一的羊奶粉企业——陕西关山乳业。“看重羊奶市场空间巨大才收购关山乳业,收购艾倍特是因为看重母婴店渠道。”冷友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挑战
进口奶粉带来的冲击并未减少
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产主流品牌奶粉销售额出现提升,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扩大,尽管这种提升过程并不迅猛。根据尼尔森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排名前十的奶粉品牌中,国产奶粉企业占据了四个席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2013年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外资乳企的市场份额同比出现下滑,而飞鹤、伊利、完达山等国产乳企的市场份额同比出现增长。
“政府加大了对奶粉企业整合力度,大品牌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随着消费信心恢复,未来将获得市场全面认可。”宋亮指出,进口奶粉带来的冲击并未减少,目前在信息比较发达的地方,比如一二线城市的妈妈依旧比较迷信进口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