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黑二村张兴全创办的鑫星家庭农场里,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来自省、市、县的5名农技人员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给即将收割的小麦测产。他们在一片地里画出S线,找出3个点,分别剪下麦穗,贴上标签,装入口袋,拿回去后测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专家,咱这地能有多大产?”张兴全问。
“看这长势,亩产1000斤不成问题。准确产量,得等到数字出来再说。”淄博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荆延东说。
今年,不仅张兴全的180亩,高青全县78万亩小麦都丰收在望。“今年用上了分层施肥免耕播种机,不仅免耕,还能抗旱,一亩地只用100斤肥,还跑不了墒。”张兴全告诉专家。
“我想多流转些地,多种麦。”张兴全说,他流转到的土地只有180亩,想把农场规模做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他遇到了周边农户或不愿意流转或流转费要价过高的问题,有些甚至一亩地每年要价1000元。
高青县农业局副局长杜作忠回应说,土地耕作中的碎片化问题成了阻碍农机作业、规模生产的障碍。为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县里正着手建设土地流转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后,农场主和农户就可进行充分比较、“双向选择”。眼下,种粮大户也可以通过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规模化。
180亩地大概能产18万斤小麦,这么多粮食能有合适的地儿晾晒,这是张兴全的“第二盼”,“现在找块晒场比找对象都难。一些人只好去占公路晒粮。占道晒粮,一来影响交通安全,二来影响小麦品质。这个结咋解?”
荆延东说,“我国小麦机收水平较高,平均超过92%,但实用型烘干设备的研发推广滞后。夏收期间,天气多变,晾晒需求旺。我们会将这个问题带给有关部门和生产厂家。眼下,可以先找面粉加工企业或粮食收储企业,他们有专业的粮食烘干设备。”
“优麦能优价”是张兴全提出的“第三盼”。他的家庭农场很重视小麦品质。今年他种的济麦22、鲁原502都是优质品种,还种了十几亩可供做面包的“面包麦”。但前两年,他遇到了优质麦混同于普通小麦出售的问题,“面包麦只有到了加工面包的人手里才赚钱。咱们的量太小,人家来一趟还不够运费。”
“你这问题不难解决。”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鞠正春说,省内有家食品企业计划建一处专用粮生产基地,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位置。高青位于鲁北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很适合建设专用粮生产基地。等基地建成了,就不愁卖好价了,“企业和基地之间缺个牵线人,这条线我来牵,到时候受益的不只你一家。”
看到张兴全和专家在田头交谈,周边群众都围过来听起了“麦田讲座”。“大家看,这麦粒多饱满,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不过离收割还有10来天时间,后期管理很关键。这些天,一定要注意防干热风。”鞠正春的话讲完,大伙都点头称是。
记者了解到,在小麦的最后生长期,进行“一喷三防”是确保产量、防病害和干热风的有效手段。为此,中央和山东省财政已拿出近3亿元资金,按照每亩5元的标准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覆盖山东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