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东北网3月11日讯 节后促销如火如荼,记者采访发现,促销的美丽面纱下,掩盖的多是临期食品!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却无心识别。有时买回去,放到发霉、长毛了,吃坏了肚子才有一种上当的感觉,但却已维权无门。
国家工商总局发出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食品销售者应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3月6日,工商局食品科在检查校园周边食杂店和超市时,每到一家都提醒商家要做好台账,摸清每种食品进货期,保质期,临期食品要立即联系厂家。而商家大多轻描淡写地说,临期食品、过期食品都是生产厂家销售人员负责更换货品,所以卖过期食品不是成心的,都是疏忽。
说得这样轻松,为什么超市还以各种手段促销临期食品?为什么有临期专柜,但大多数商品都不摆放在临期专柜呢?大润发超市的刘树香表示,很多超市都不愿意把临期食品明放在临期专柜,一是影响销量,一旦疏忽,产品就容易成了过期食品,所以大多数超市都选择搭销等促销方式,目的是尽快销售出去。二是酸奶等食品冷藏保管,返货退货麻烦事太多。结合工商部门和超市规定,进货时,一般情况下,超过食品保质期三分之一的,超市就拒绝进货,进口商品超过保质期二分之一的也不让入场。
市消费者协会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多留心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保存好购物小票,一旦出现伤害,侵权等,可以凭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