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
(二十九)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各市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清单制度,实行项目投资动态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报建费,在开发企业作出缓缴书面承诺后,推迟至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缴清。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建设,中央和自治区的补助资金可直接用于此类项目的拆除、改造以及棚户区回迁安置住房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政策,切实保证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按揭贷款供给,降低首次置业群体的购房成本;区别投机炒房与改善性自住需求,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促进合理住房消费。
(三十一)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力度。加快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放宽异地购房提取限制,允许家庭无房的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购买一套工作及户籍所在城市以外的住房。以支持缴存职工购买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需求为原则,适时、合理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
(三十二)大力促进商品房销售。积极搭建房地产展销平台,通过组织开展房博会、大篷车宣传和到省外异地参加展销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稳妥推进保障性住房“以购代建”模式,各市县可按照房地产市场情况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收储一定数量的中小套商品房作为城镇保障性住房。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机制。
八、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三十三)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重点围绕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事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半年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配套改革,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减少前置审批条件和环节。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和政务服务无差异化,提高审批效率。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发开放试验区继续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先照后证”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
(三十四)改进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法。对政府投资类项目,除跨设区市、跨自治区主要河流,以及国家明确规定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外,其余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设区市或县(市、区),前置要件的审批权限也同步下放。对纳入行业发展规划或项目行业建设规划的政府投资类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除需提供土地,环评、规划、节能审查4个要件外,其他事项审批手续可以放到初步设计与概算审批后、开工前完成。
对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在申请报告核准前的各种前置要件只评估一次。实行项目核准和前置要件分离,核准前置只需提供土地环评、规划、节能审查4个要件,其它事项审批手续可以放到核准后、开工前完成。
对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不设置备案前置条件。项目备案后,规划、国土资源、海洋、环保、林业、水利、住建等相关部门,根据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文件,以及项目业主的申请分别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三十五)优化重大项目用地统筹保障。自治区统筹推大项目的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新区用地指标单列。切块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民住宅用地等民生工程用地指标。市县审批核准、备案的重大项目,由各市从自治区下达年度用地指标保障,或通过用好改革试点政策等统筹的方式保障项目用地。第四季度节余的可调剂的指标,倾斜支持小微企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和县域经济项目建设。落实建设用地“占优补优”承诺重大项目用地报批。
(三十六)加快推进用地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大力推进村庄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结余周转指标交易制度。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用地试点,把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政策扩展到全区20个特游名县。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导各地用好土地“增减挂钩、只征不转、低丘缓坡、区位调整”政策,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及时用
(三十七)加大财政对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4〕21号)规定的时限要求拨付和下达资金。对原已安排的项目资金,因情况发生变化而无法实施、达不到预期效益或进度缓慢的,可进行调整安排。进一步清理各级各部门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优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发挥好投资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十八)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承担组织落实的主体责任,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部门负总责,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善于总结政策成效,将有效措施坚持下去,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范围,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力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