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快消品网,中国快速消费品门户网站。

LOGO

热门关键词:  企业    高端  牛奶  经销商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调味品类 >

“涨声”响起来!调味品涨价全链条调查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1-12-08 09:14

  11月2日,恒顺醋业、李锦记同时宣布对部分产品涨价。11月4日,加加食品也宣布部分产品提价。
“涨声”响起来!调味品涨价全链条调查  
  到11月14日,11月3日还宣称“暂缓提价”的“榨菜茅”涪陵榨菜终于也没扛住,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到19%不等。
  
  但对调味品上市公司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价格涨了业绩就一定涨吗?原料、包材、能源成本上涨,调味品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承压,提价,真的能缓解压力吗?市场对涨价的接受度又如何?
  
  记者从调味品公司的下游出发,调研了多级经销商,并访谈了多家终端超市供应链负责人。从调研结果来看,在终端库存尚未消化完的情况下,从上市公司宣布提价到市场全面完成提价仍需要一个过程。且终端最终是否提价,还受到市场环境、厂家定价和竞争对手定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快消品网发现,有的公司率先涨价,有的跟涨,有的没涨。但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一轮潮起不知何时潮落。
  
  不可兼得?要客户还是要利润
  
  “要客户,还是要利润?”自接到各大调味品公司的涨价通知以来,这道选择题就摆在了老王面前。
  
  近百来个平方的小型菜市场,老王与另外两位老板合租,自己专卖米面粮油和调味品,这样的生意老王已经做了几年,“外行人都知道,有客户就有钱赚,但现在客户和利润你只能选一样。”老王调侃自己做了十几年生意,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
  
  “一箱酱油以前103元,有时候涨一点变成107,这次涨价直接到了125元,一箱6瓶,平均1瓶酱油就涨了3元,我怎么卖?紫菜一大包涨了40多,我的乖乖,一大包也就40包,每包涨1元,之前总共的利润也才1元。酵母涨了多少?也是一包涨了几十元……”
  
  老王对涨价前后的价格滚瓜烂熟,他“吐槽”涨价后没有一点利润,“公司宣布涨价百分之几,(经过多层经销商后)到我们这至少涨20%,赚不赚钱没法算”。
  
  比起涨价后到底能挣多少钱,老王更担心涨价了还会不会有人买。“涨那么厉害,如果我也涨,好多年轻人来买的时候一看,太贵了,还不如点外卖,他们就不买了,这样的例子见得太多了。老年人可能就直接去别的店了,你卖得便宜,他下次就还会来”。
  
  老王已经作出了选择,“都没有人来买了,还做什么生意”。在“挣钱”和“保命”之间,“保命”当然更重要。
  
  同时,老王也庆幸,在公司宣布涨价前,自己先囤了些货,“做生意还是得有些门道,有的批发商那里就还没有涨价,我就先囤了,卖到明年房子到期,我就不做了,房租没降,东西涨价了也没利润。”老王又感叹。
  
  有意思的是,老王家对面的超市,同样的产品价格标签已经贴了新的一层,老板直言,“进货价涨了,我们肯定要涨”。至于生意如何,老板并没有透露。回头跟老王交流,他有些不服气,“他家有多少存货我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卖的肯定是存货,他涨了也好,说不定就有人到我这里买了”。
  
  “瞄准”同行,绝不率先涨价
  
  虽然是小本生意,但老王“留住用户”的想法却是生意的本质。
  
  “绝不会率先涨价”“原则是维持价格稳定”“尽最大可能让消费者买到优惠的调味品”。几个大型线上线下零售或批发平台也对记者表示,留住客户、用户、消费者都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绝不会率先涨价,我们每天都对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调研。”一家主要to B的线上平台采购总负责人蔡进说。
  
  在咨询公司创领家创始人韩亮看来,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时时存在着博弈、竞争,时而是合作伙伴、利益共同体,时而也会变成竞争对手,整个生态系统并非单一的直线传导,而是复杂的网状链接,最终维持动态平衡。
  
  他举例,如果A品牌宣布涨价,而同品类的B品牌没有涨价,那么B品牌很有可能直接抢占A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样,从渠道来看,如果A超市宣布涨价,而B超市没有涨价,那么B超市也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消费者。
  
  “我每天都在看市场的价格,如果都涨了,我也不可能便宜很多,所有人都来我这里拿货,我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市场没涨,我就会找厂家,你要提价,我没库存你得补给我,否则我没办法做工作,我们极其重视客户体验,这是不可忽视的东西。” 蔡进说。
  
  面对不同品牌涨价不一的情况,蔡进处理的首要原则是用户需求优先,出现涨价缺货情况下也会尽量先满足用户需求,但同时也会给用户推荐没涨价的同类品牌,选择权在用户,如果用户愿意尝试,那么没涨价的品牌可能“捡漏”很多订单,这也成为一些品牌的策略。
  
  在另一家大型零售商超,某品牌调味品采购负责人张毅介绍,目前调味品售价综合市场环境、厂家定价及同类型商超定价的市场规律制定,该品牌厂家会给到市场指导价,基本是按照指导价定价,因为该品牌的定价也是基于市场价格制定,并进行全市场统一调整。
  
  “原则是遵循厂家指导价,偶尔出现当地市场价格与指导价格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依然遵循厂家指导价格。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厂家的指导价格非常准确,与市场价格往往是一致的。”张毅说。
  
  张毅表示,关于调味品的定价不仅需要考虑到上游供应商的价格、限产之类的因素,也要考虑到市场同类型商超对某个商品的定价,原则是维持稳定,但是不能统一而论某个商品的涨幅细节。
  
  作为面向C端的线上平台,调味品采购负责人许文对记者表示,公司会参照终端市场的整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价,并且消费者对于新价格的接受程度也是参考因素。
  
  许文所在的公司对上游的涨价幅度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但许文也强调“尽最大可能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实惠的调味品”,留住消费者是重中之重。
  
  “目前,整个调味品市场迎来涨价潮,而不只是一两个品牌,这对于销售终端确实有一定压力。不过,由于公司采用的是批量直采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许文说。
  
  一个关键词,先消化完库存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个体户老王还是各大平台采购负责人,对于涨价与否都提到了另一个关键词“库存”,行业约定俗成,对于“存货”似乎没有合适的涨价理由。
  
  “我们想进10月份以后的货,门儿都没有,全是以前的,厂家也在消化库存,他不发完库存不会给你新的。”老王说,也正是因为有库存,他暂时没有涨价。
  
  蔡进注意到,调味品与米面粮油、蔬菜等品类相比,涨价的过程更慢,因为米面粮油属于高频次消耗品,而蔬菜没有库存,这两者是否涨价在很短时间就会体现出来,“比如蔬菜,今天下了一场大雨或者昨天晚上下大雪,采摘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了,又没有库存,第二天马上就会涨价。”蔡进举例,但调味品不同,保质期较长,库存周转时间也更长。
  
  记者在各大销售终端走访时也发现,以酱油为例,货架上的商品大多生产日期都在2021年上半年,甚至还有2020年的产品,老王也对记者表示,酱油的保质期大多在18个月-24个月,大部分消费者都会留意生产日期,“时间久了肯定不好卖”。老王说,他认为先消化存货是厂家不给发新货的理由。
  
  当然,库存不仅在零售终端,在经销商和批发商处也都有存货。老王就表示,自己进货的渠道有很多,从品牌业务员那儿拿的货只是很少一部分,批发市场、经销商,甚至是以低价吸引C端消费者的线上平台,都是老王的进货渠道,“哪儿的价格便宜,我们就从哪里拿货,现在就是生产日期越新卖得越贵。”
  
  “海天现在还拿不到10月的货,最新的是8月和9月的,价格每瓶涨了两三块。”线上平台的一个经销商说。
  
  许文也告诉记者,目前在售的调味品主要是存货,也还未进行提价调整。张毅则表示,公司目前在售的既有存货也有新货。
  
  正如老王多次提及,暂时没有涨价就是因为之前有囤货,不涨价才能留住客户。而这个逻辑,在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终端的每个环节,都适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涨价无疑促进了存货消化。
  
  “但这是阶段性现象。”调味品专家陈小龙表示,公司宣布涨价后确实有加速消化库存的现象,短期上游的库存是清完了,但货积压在经销商,库存压力也转移到经销商,当然,短期经销商也不会提价。
  
  并且这主要存在于省级城市中,县级城市及乡镇并不是如此。陈小龙表示,省级城市也相当于上游,传导到下游的县级城市、乡镇,原理一样,涨价与否根本上取决于市场的供给情况。

关键词:调味品 恒顺醋业 李锦记

分享到:
更多精彩热图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1 中国快消品网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中国快消品网,专注中国快速消费品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