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追记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曼列党支部书记、组长岩嫩
“支书走了,但他为了我们发展经济、通水修路,东奔西走的忙碌,这些事大家怎能忘记。他是真正一心为我们的好干部啊!”勐混镇曼扫村曼列村小组村民岩罕勐诉说着。
“支书在时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是为我们累死的啊!”目不识丁的勐混镇曼扫村曼列村小组老党员玉种这样念叨着。
大家口中所说的好支书名叫岩嫩,男,傣族,1964年4月生,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曼列党支部书记、组长。因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医治无效,于今年7月8日逝世,年仅49岁。噩耗传来,苍天垂泪,百姓同悲。村民无不为失去一位好党员、好支书而悲痛万分。7月9日,送葬(出殡)这一天,村民们只要能走的都赶来了!镇上领导和干部也赶来了!附近村寨的群众也赶来了!他们要送送这位好支书最后一程。
一位普通村支书的离去,何以让村民们如此悲痛?如此难分难离?
清清白白管好“家”
1987年,年仅23岁的他在村民推举下,担任曼扫村曼列村民小组会计。小组会计尽管是个“芝麻绿豆大”的村官,但是他感到要做好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岩嫩小学毕业,没有太多的会计专业知识,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他认真学习会计理论,仔细记录各种往来帐目,对每笔发票逐项审核,坚持对不合规、票据要素不全、签字报销手续不全等事项不予报销的原则,确保了村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每年根据村里的财务状况和要办的事,和村理财小组协商作出相应的理财计划。每季度向村民公示财务收支情况,实行“阳光理财”,自觉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岩嫩有个倔脾气,就是严格按规定管账,谁来都不买账,包括支书和组长。有几次,村里搞建设工期紧,在没有来得及开村民大会的情况下,小组干部找他拿钱办事,岩嫩坚决不同意,尽管这些事后来都在村民大会上通过了。有人埋怨岩嫩太死板,但岩嫩就认死了这个道理:“村里的‘钱袋子’虽小,但钱是全体村民的,没有村民同意想花钱,除非让我不当这会计。”岩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的维护了财经纪律。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做好五保、低保、救助等评定工作,严格按规定申报。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做好涉农资金发放对接工作,经他手申办发放救灾救济和各类惠农资金近10万元,每一笔每一项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在他担任会计的20年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财务问题和违纪违法现象,真正当好了“内当家”这一重要角色。
攻坚克难求突破
由于群众信任,2002年以来岩嫩被推选为曼列村民小组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组长。“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只要在任一天,就要尽职尽责,把每一件事做好,才对得起村民。”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缺水,曾经是困扰曼列村的大问题。70多户人家,有的靠打水井取用水质不达标的地下水,有的则要靠肩挑手提拖拉机拉,走一趟要跑好几公里路。遇上大旱季节,村民之间还常常为用水产生矛盾。为了早日缓解群众用水压力,让村民用上洁净方便的自来水,岩嫩按照村里地形结构和住户分布,把全村划分为三个片区,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解决用水难问题。他先后筹集资金14万元,并带领村民找水源、建水池、购水管、请施工队,在他第一个组长任期内就让全村用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
村内道路,雨季污水横流,泥泞满地;旱季尘土飞扬,灰尘漫天。能走上一条干干净净的“文明卫生路”,成了群众多年的期盼。他跑镇党委、政府,跑县级有关部门,多方争取物资和资金,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2005年,筹资126万元,建成了长5360米、宽4米的水泥路,“文明卫生路”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口,彻底根治了村内脏、乱、差现象,2007年该村被评为州级文明村。
“只有发展生产,农民才有出路。”村民们都还清楚的记得岩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当上小组干部后,一直坚持的一个理。曼列村民小组有75户340人,耕地面积1124亩,人均占有耕地3.3亩。过去全村群众多以种植水稻、茶叶为主,对其它经济作物基本不接受,为打破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他带领村民种甘蔗,但是由于糖业行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种。他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带领村干部到群众家做工作,一次、二次、三次反复向群众解释种甘蔗是为了提高大家收入。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甘蔗、水稻、茶叶特色产业实现了增产增收。目前全村甘蔗种植达到200余亩,年入榨量1000余吨;茶叶种植面积由过去的300多亩发展为1200多亩,年产干毛茶30000多公斤;村民年人均占有粮92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2921元上升为6365元。
收入增加了,许多村民盖起了新房、添置了高档家电、用上了电脑,有的还将小车开回了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