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糖业 >
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遗存述略
时间:2014-05-28 16:23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张宝宇,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特约研究员,澳门亚太拉美关系促进会驻京代表。(北京 100007)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远在16世纪末已传到巴西,至今在巴西仍可找到诸多中国文化遗存以及巴西人生活习俗中所表现出的中国影响。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与巴西之间因澳门作中介而得以沟通。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即以实物为载体的文化为主。中国无形文化传入巴西与有形文化传入巴西并非同时起步,这种情况与中学西渐欧洲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文化对早期巴西社会的强势影响未能长久延续,这与巴西社会自19世纪中叶起开始明显西化和中国自1840年起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因果关系。

  【关 键 词】中国文化/中学西渐/巴西/澳门中介

 

  中学西渐,说的是中国文化传至欧洲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历史现象已为中国人所熟知。然而,中国人中知道中华文化如何传到巴西且至今仍有遗存可寻者,为数甚少。提出中国文化对巴西产生影响这一论点的不是中国学者,而是巴西学者。巴西当代伟大思想家、社会学家、东方学家吉尔贝托·弗莱雷(Gilberto Freyre, 1900~1987)远在1936年即指出,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对巴西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他甚至提出,“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样一个命题。①这一论点已得到巴西中国学家的认同②。巴西现任文化部长吉尔托·吉尔2004年10月11日在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上乘而精致的物件,诸如丝绸、刺绣、瓷器和香扇等尚存于巴西,成为当今两国拥有共同点的深厚基础。

  近年来,由于中巴关系迅速发展,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对巴西的影响已成为巴西学者研究的课题。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尚未有重要建树。研究中国文化对包括巴西在内的拉丁美洲的传播及在那里发生的影响,应是中国学者提到日程上的任务。本文仅就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当今可寻的遗存、澳门在中国文化传入巴西过程所起的桥梁作用、中国文化缘何未对巴西主流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作简要论述。

  一 中国文化传入及遗存列举

  物的交流与人的迁徙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说过:“炮艇和纺织机器是常常带着他们的哲学一起进来的。”③在早期,中国文化向巴西传递主要是通过物的交流而实现的。

  (一)农作物的移植

  巴西从中国移植的农作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品种。茶为其中之一。1812~1819年间,一批中国内地茶农被葡萄牙殖民者招募经澳门遣往巴西里约热内卢。此前,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建于1811年)已于1812年获得了由澳门寄去的茶种。在当时出版的《巴西游记》一书对中国人在里约热内卢种茶作了肯定性的描述。该书作者于1817年写道,在里约热内卢植物园中有600株中国茶树。来到巴西的中国茶农“不是那些因生活贫困而背井离乡流落到爪哇及邻近岛屿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加利西亚人那样找工作的沿海居民,而是来自中国内地种茶经验丰富”的人。④文献记载,1808~1812年间任巴西外交大臣的D.罗德里格·德索萨·科蒂尼奥·利尼亚雷斯伯爵,是他制订了将熟知种茶的中国垦殖农引进巴西的方案。上述情况为巴西森林协会于1994年在该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予以证实。至今矗立在里约热内卢巴西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的著名的中国亭,是19世纪初中国侨民先驱者在巴西生活和劳动的象征。中国人在巴西种茶获得一定成效,但巴西终未成为一个主要产茶国。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极力反对巴西种茶。英国人不允许在其茶叶国际贸易垄断中出现竞争对手。英国人认为,同先前巴西发展蔗糖生产并成功将其销往领地以外一样,巴西如果发展茶叶生产,有可能使上述情况重演。因此,英国王室极力进行扼制。⑤巴西引进华人种茶的意图虽然没有完全实现,然而中国文化却因中国茶农的进入,以及种茶技术和饮茶方式的展示而传入巴西。放弃种茶营生、定居在巴西的中国人,多数以商贩为生。中国人从事职业范围的扩大,扩大了他们在巴西的活动范围,因而也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巴西的传播和影响。

  在传到巴西的作物中,我们还应该提到大豆。具有权威性的巴西《拉胡斯文化辞典》认定,大豆原产于中国。⑥虽然大豆是如何传入巴西的至今尚未有定论,但是巴西学术权威对大豆原产地的认定,表明巴西的大豆不是直接就是间接由中国引进的。1882年,巴西在巴伊亚地区开始种植大豆。通过澳门而形成的中巴货物贸易网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中国大豆传入巴西的渠道。在已形成的东西方贸易网络中,“巴西、葡萄牙和欧洲的产品贩运至印度和中国;印度的产品被贩卖至中国;中国的产品被贩至巴西和欧洲”⑦。巴伊亚在历史上是东西方船只在巴西的停泊地和东西方货物的集散地。看来,巴西的大豆种植首先始于巴伊亚地区,这绝非偶然。可以推测,中国大豆种子很可能是通过巴伊亚(萨尔瓦多)而进入巴西的。

  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属热带气候,该地不适宜大豆种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巴西的大豆种植并未形成规模,与此不无关系。20世纪70年代之后,巴西的大豆种植得以振兴。种植地域由南方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现在亚马孙地区也成为大豆的重要产区。目前,巴西已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大豆种植和出口改变了巴西农业的种植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也使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然而,以豆腐和豆浆为代表的中国大豆饮食文化时至目前在巴西却未形成。在巴西人的日常饮食中未有豆腐,因而也未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可以准确地表达豆腐的概念。这可能与巴西民族以肉食为主的习惯密切相关。

  (二)器物的传递

  已有充分的资料显示,“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巴西就已有超乎寻常估计的中国产品,包括各种质地的布品(普通丝绸、南京丝、手帕、被服、衣褂、缎质床单、南京棉布等)、纸画和绢画、扇、女士饰物、漆盒、普通陶器、陶罐、瓷器、傢俬(家具)、艺术品、烟花等。”⑧19世纪末,赴北京谈判的巴西代表团成员中的一位曾说,广州的家具与他里约热内卢家中的家具几乎没什么两样。他认为,他家的家具具有“殖民地”特征,是“我们的祖辈从澳门带来的”⑨。以下列举由中国传至巴西的几种物品。

  1.水磨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水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其带到欧洲。在巴西殖民时代初期,葡萄牙殖民者布拉斯·库巴斯(Bras Cubas,?~1592或1597)将它带到巴西。布拉斯曾在亚洲生活过。他于16世纪30年代参加了由马丁·阿丰索·德索萨所率领的葡萄牙向巴西殖民的远征队。在桑托斯建城之前,布拉斯于该地建了一个庄园。根据当时的条件,布拉斯有可能在其庄园中首先使用中国磨。巴西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科·阿道夫·德瓦尔雅热甚至认为,葡语manjolo(水磨)一词源于汉语“磨”⑩。引进中国器物,在巴西殖民地时期已成为时兴。




上一篇:我国后市郑糖短期或随原糖震荡走弱   下一篇:快讯:沪指缩量整理 创业板涨冲2%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