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一轮普遍性关注,并非空穴来风。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发了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近期共同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给出了令人担忧的预期。
为了确保本国供应,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这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心。“最近国内粮食市场与政策调整,伴随国有部门夏粮收购下降,另外国家最高领导人再次严肃强调杜绝餐饮浪费、倡导节约粮食,多方面因素叠加作用下,公众与学界对粮食安全关注度显著提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在最新的文章中写道。
三农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告诉记者,总体上来看,中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但从长远看,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仍要未雨绸缪。
也有专家指出,在粮食安全“紧平衡”状态下,最害怕的是市场恐慌,从而导致囤积,进一步加剧恐慌。
高库存是底气,也是负担
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万亿斤,人均消费口粮原粮150公斤。折合成品粮计算,100公斤的口粮,就能满足一个中国人一年的消耗需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指出,中国目前的粮食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多位受访专家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口粮并不缺,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库存。
中国的各级各类粮库里存了多少粮食?近些年来,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光环下,中国三大主粮库存高企。据统计,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期末总库存约为2.8亿吨,其中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期末库存量均超历史最高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稻谷、小麦库存均能够满足全国1年以上需求。这意味着,即使国外断供,外粮一粒不进,14亿中国人照样有饭吃。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院长曹宝明认为,中国国内粮食储量过多,至少三年之内不存在粮食供给短缺问题。一般而言,衡量一个国家的粮食供给有两个维度,一是供需,二是产需。曹宝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产需角度,中国的粮食供给是“紧平衡”,但是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中国粮食供应是过剩的。
具体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2020年度,中国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中国小麦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12亿吨,年度产量约为1.18亿吨,表现为产需“紧平衡”。2019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06亿吨,其中谷物和谷物粉1785万吨,加之2.8亿吨的主粮总库存,粮食供应过剩。
中国的水稻、玉米、小麦是产大于需,大量的库存积压,但同时大豆、油菜籽又大量进口。“一方面是产多了没地方放,还有积压,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没有(产量),要大量的进口依赖国外。”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认为,这一现状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