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糖酒会
中国食品经济网7月19日电(记者 袁亚光)上到集团董事长,下到分厂厂长、一线员工,都从创新增效入手,不放过任何一道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汇成金星集团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今年吨酒耗煤较去年下降33%,千吨酒耗电较去年下降了15%。”近日,记者到金星啤酒集团总部采访,负责节能技术改造的李解放总监告诉记者:“降耗等于增效,这也算我们的秘招之一吧!”
“激励机制”拉动“全员创新”
“我们在鼓励创新方面有一整套机制。”说到机制,李解放侃侃而谈: “在能耗的考核上,我们制定有一定标准,超出标准能耗,处罚员工超出部分的30%;低于标准能耗,奖励员工节约部分的50%。”李解放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你想啊,员工若是通过创新节约100元,50元就进了自己腰包,这就促进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琢磨一些实用的小点子。”
“为了确保权、责、利分明,在能源计量上采用‘供能终端、用能车间、控能机台’三级计量的办法,用能车间计量考核车间主任,控能机台计量考核具体操作工。不偏不倚,以数据说话。”李解放说,“这就要求基层岗位工人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追求能耗最低,这种责任到人的考核方法,使基层岗位工人在‘一亩三分地’上也能耕耘出创新之花。”
金星啤酒在全国建有17个生产基地,它们分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那么多分厂,那么多车间,那么多一线工人,他们的小点子、小发明是如何上达并投入使用的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李解放爽朗地笑了。“金星啤酒集团每个车间、每个厂区、每个生产基地,从员工到厂长,都参与集团规定每周举行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活动周’。你有点子了,觉得怎么做更节省能耗、更节约成本,都可以在每周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活动’上提出。”
“各生产基地创新汇总的点子,每周都会送到郑州总部,统一筛选、评定,经试验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然后按照‘直接投用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直接投用产生小规模经济效益、可供参观学习’三档分级,将节约所产生效益的50%奖励创新者!此外,我们还以创新者的名字对创新操作等命名,比如:‘张三洗瓶机节气操作法’进行推广,并作为晋级、晋升、评先的重要依据。‘创新周活动’实行5年了,推广使用的点子已达600多条,除去员工奖励、创新投入,也给集团带来上千万元的收益。”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董事长就很重视节能降耗。”李解放回忆说,“他不仅抓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抽时间还经常下车间,常常找出一些增效降耗难点让我们攻克。”
“比如,在耗气占到整个生产过程25%的‘洗瓶机’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不产生任何作用,它的耗水量却占整个过程的三分之一。”李解放神情凝重,仿佛回到了当时刚接下降耗任务的时刻。“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当时由我带队,金星的设备部长、下面的主管厂长、车间一线员工,经过反复试验、推理、论证,最后我们用了两个月,终于将这个问题攻克了,实现节水30 %,节气18%。”
“就是靠这种从上到下抓细节的劲头,我们集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节能降耗难题,也打破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比如,杀菌机的杀菌过程是一个“升温——保温——降温”的过程,升温过程需要热量,而冷却过程需要放热,通过改进让冷却放热的水参与升温加热的过程,使升温和降温达到动态的平衡,最终做到蒸汽使用的最小化,这样,吨产品的煤耗也降低了。”
“再比如,某个环节需要冷却又需要加热,让凉水流入需要加热的环节多少吨最合适?原本一个小时流入两吨水,经过试验发现流入1.1吨水就可以满足工艺要求。结果节气16%,这样的创新投入少,而且见效快。再如糖化工艺中有个煮沸工序,是将麦芽里的杂质蒸发掉,过程中会蒸发掉水:100吨要蒸发掉3到5吨,我们采用低压煮沸,使沸点增加,反应更剧烈,蒸发效率提高,蒸发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3%。蒸发量减少,用气量也减少了。”
金星就是这样,上到集团董事长,下到分厂厂长、一线员工,都从创新增效入手,不放过任何一道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点滴滴挖潜降耗,从而汇成了金星啤酒集团可观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以“点”带“面”催生“膨化效应”
为了让集团节能降耗步伐一致,金星集团还定期组织“先进经验现场交流会”。哪个基地在某个方面做得好,敞开大门做现场汇报,让金星其它所有基地的代表都来参观学习。
李解放说,就在上周三,金星就在安阳刚刚举行了“二氧化碳回收现场经验交流会”。
“安阳的啤酒基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0%。这次在安阳组织经验交流会,就是要让所有的基地,都来学习、改进。”
说到这儿,李解放解释了二氧化碳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重要性。“啤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而在生产中需要使用二氧化碳进行隔氧保鲜,如果二氧化碳回收率达到90%以上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做到‘内部就地使用’无需再购买。”
“二氧化碳回收这几年集团都在做,但是有的基地回收利用率不高。组织安阳这次‘先进经验现场交流会’,就是要在整个集团所有的基地全面推广。”在如何降耗上,金星集团这位创新与节能专家显得那么“斤斤计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增加以点带面的力度,集团除了各个基地内部学习如水般流动,还设有专门的科研经费供员工走出金星,去啤酒同行考察、学习。李解放说,“不骄傲、不落伍、不自封,出去考察,成果不论大小,一定要有,可供整个金星集团学习最好。思想上要摆正,承认‘创新无止境’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