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在外面吃饭,您肯定遇到过不允许自带酒水的餐厅。今年十一刚刚结婚的小胡就有亲身经历。他算了一笔账,自带酒水要交15%的开瓶费,而买酒店里的酒,一瓶白酒就要比市场价多花60多块钱,算来算去,一场婚宴30多桌就要多花2000块钱。
很多人都觉得饭点这样的规定是“霸王条款”。其实,类似的规定也有很多,比如“消毒餐具工本费一元”、“规定包间最低消费”,似乎都在强制消费。而像“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丢失本店概不负责”的话,让消费者更是没有“上帝”的感觉。
针对我这些“霸王条款”,北京市工商局9号发布通知,要求全市餐饮企业在一个月内进行自查自纠,逾期不改,将面临最高3万元处罚。而消费者若遇到这类“霸王条款”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2315来举报。
其实,类似“禁止自带酒水”的规定在国外的一些餐馆也存在。咱们先去南美阿根廷看看。在那里,消费者自带的酒水有个特别的名称,叫腋下酒。听起来不太光明正大。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南美记者王觉眠说,在阿根廷生活节奏比较慢,晚上去小馆子吃一顿烤肉是很多人的选择,如果有钱也可以去高级的馆子去大吃一顿。但是有了肉怎能没有酒呢?阿根廷本来就是盛产美酒的国度,餐馆为顾客提供品质好、各种价位的酒水。但是总有人喜欢把自己买的酒带到餐馆来饮用,这种酒被餐馆的人戏称为腋下酒,就是夹在腋下带进来的酒。在五年前这种行为是被视为没有礼貌的,不给餐馆面子的,餐馆一般会予以回绝。
但是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很多餐馆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就是收取开瓶费,费用大约相当于这顿饭的小费,一般是10%左右。但是也有餐馆固守传统,坚持认为这是对餐馆选酒眼光的不尊重,对腋下酒说不。关于防盗问题,在阿根廷在餐厅内丢失的物品餐厅也是不负责的,但是如果遇到可疑的情况,服务生会用食指指着自己的眼睛示意客人留心财物。
而自带酒水在澳大利亚餐饮业不是什么禁忌,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的餐馆,都会贴上标示。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表示,在澳大利亚很少听到有关于消费者和和餐馆之间因为餐馆霸王条款的事情而闹得不愉快的,类似于消毒餐具另外要加钱之类的事情在澳大利亚算是天方夜谭,没有发生过。此外澳大利亚的餐饮行业还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那就是BYO制度。所谓BYO制度就是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走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如果你看到餐馆的的门口贴着BYO这样的标签,或者你在酒店的宣传单上看到有BYO的字样,这就意味着你去酒店消费的时候可以自带酒水,而且这个酒店是鼓励你自带酒水。
而另一方面由于澳大利亚是实行非常严格的就酒牌制度,并不是所有的餐馆都允许销售酒精饮品的。采用这种BYO制度让很多没有资格销售酒品的饭店同样可以在消费者在餐馆里通过自带酒水而享受边喝酒边吃饭的乐趣。BYO制度在澳大利亚非常的流行,而对于那些没有在门口贴BYO字样的饭店也不并不是说你完全不能够带酒水,有一些饭店会在消费者真的自带了酒水的情况下收取消费者5块钱的开瓶费而已,并不是很贵。
最后回到亚洲国家日本,那里是否也有“禁止自带酒水”的规定呢?《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日本的餐厅一般是不能自带酒水饮料的,这在日本是不成文的规定,也算是一个常识。一些餐厅也会明确的把这条规定写在菜单上,在日本餐厅里没有见过被塑料包裹着的餐具,也没有付消毒费一说,为客人提供清洁的餐具是餐厅的责任,如果餐具不够清洁会严重的影响餐厅的信誉。虽然不少餐厅的餐具只是经过了清洗,而没有使用专门的机器消毒,但是也是非常清洁的,一些餐厅甚至有餐具要清洗7遍的规定。
餐厅里的包间是没有最低消费的,高档一点的地方会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在预约方面如果人数有变化,还是要提前和店家说一声,尤其是按照人数订了套餐的,如果不打招呼而就餐的人数减少了,还是会按照预订的人数上菜和收取菜费。在餐厅如果是客人自己保管的物品丢失,责任还是要由客人自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