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新华社评论员:答好舌尖上的安全考卷
时间:2013-12-28 10:00  浏览次数: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评论员 刘羊旸)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这是党和政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书,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农产品
  • 全的军令状。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和社会问题。通过不断加大治理和整顿力度,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然而,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保卫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由于近年来“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毒豆芽”等事件接连发生,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心中尚存疑虑、还有担忧。只有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才能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正本才能清源。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是首要任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逐年改善,蔬菜、畜禽、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生产方式仍旧粗放、市场秩序尚不规范、道德诚信亟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消除隐患,就必须下决心提高农产品质量,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肥土育壮苗,严把生产环境安全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从近年来的监测情况看,需要警惕的是农兽药残留超标,重点是蔬菜限用高毒农药超标和畜禽产品滥用抗生素问题。此外,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施用化肥过量等原因,导致土壤、水体污染,产出“毒”果实,对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坚持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严重污染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同时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从田间走上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所以要建立能够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防止跑冒滴漏。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生产加工伪劣有害食品。对于此种行为绝不能手软,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下猛药、出重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让生产经营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重点是加强监管,关键在制度保障。要让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树立质量意识,健全管理制度;政府履行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社会发挥监督作用,形成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恢恢天网。同时,着力打造食品品牌,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产”“管”并举,既抓突出问题,也建长效机制。只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全社会携起手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就一定能筑牢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交出群众满意的舌尖上的安全答卷。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上一篇:我国对进口美肉鸡双反案再调查   下一篇:2014年一看“改革”二看“转型”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