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论是市场低迷,还是触底反弹,还是过度竞争,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加倍努力,加速创新。我极为赞赏马云那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除非彻底放弃,不想放弃的只有加油,别无他路。
从整体而言,中国食品饮料仍然处在一个活跃发展的黄金时期,食品饮料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未来五年,有三大市场需求是食品饮料品类和品牌创新的主要方向。
方便快捷需求:用包装、分装、改变消费场所实现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产生了对食品饮料方便快捷的需求。除了吃大餐和享受制作的乐趣外,他们不愿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无谓的制作食品上,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学习、工作、娱乐和休闲上。
如何让原来慢消的食品饮料变为快消?方法是包装化、小型化分装和改变消费场景!
包装化是个显而易见又熟视无睹的品类创新方法。老干妈辣酱原来是陶华碧老太太在小店中现做现吃的,把它装入了瓶中,一年卖出了25亿;在香飘飘之前,奶茶都是在街边小店卖的,装入了纸杯,销量飞涨,创造了上百亿市场。大量地域名品名吃小吃,口味独特诱人,消费者认知障碍小,只要设法把它进行工业化加工、保鲜和包装,打开就能吃喝,基本原汁原味,就能创造大市场,就能从区域走向全国。
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需求,要把注意力放在方便快捷的包装方式上,目的是改变消费的场所,有时,把产品小型化单个分装就能实现。法式小面包只不过是把面包做得小一点,单个分装;好丽友派只不过是夹心蛋糕做得小一点,单个分装;御食园只不过是把糖葫芦做得小一点(小山楂原料还便宜),单个分装……
消费升级需求:在每一个寻常的食品饮料中,必有一两款高端产品的生长机会
福来发现,在每一个寻常的食品饮料中,必有一两款高端产品的生长机会,就像特仑苏、金典对之于普通牛奶,鸡蛋对之于德青源,猕猴桃对之于佳沛奇异果。可惜,许多经营者对这个机会和趋势没有充分重视!
消费升级呼唤高端产品。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消费者在吃饱之后,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体面,甚至要吃出范儿吃出派,这就是高端需求。
做高端市场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品类成熟,不用教育。市场中品牌繁多,竞争比较充分,又没有形成寡头垄断;二是,从企业到消费者,都感觉到这个行业一直在往低走,企业扎堆搞低成本、低价格、低品质;三是,消费升级。
谁有资格做高端?当然最有条件的是行业领军企业,“高端产品,是有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做的”,这是消费者和渠道终端对领军企业的天然认知,不讲道理。非著名企业不是不可为,如果要做,首先要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做好铺垫和传播,建立行业和消费者对你做高端产品支撑力的认知。
怎样做高端?
做高端,简单地说是把产品价值做实、做多,将品牌形象做高、做出不同,用产品中充盈的价值满足人,用产品之外的品牌附加值吸引人。本质上还是差异化,只是在价值上在形象上要下足功夫。
张仲景大厨房的仲景香菇酱走俏后,又推出一款高端橄榄油香菇酱。精选菇质密实的上好西峡香菇和西班牙特级初榨橄榄油,采用秘制专利技术制作,质量和口味无与伦比,在市场跟随者忙着拼抢普通香菇酱市场时,仲景橄榄油香菇酱成为了高端香菇酱市场的引领者。
天然健康需求:信誉是中国品牌最稀缺的品质,做让人信服的信誉是关键
天然健康需求同样显而易见,问题是,大家都发现了机会,但大多企业不会做,做不好。
首先,做天然产品、营销健康概念,要尊重消费者原有认知和品类现实,不是营销者生造一个健康概念塞给消费者就成,它必须建立在消费者原有认知基础上。什么“原叶茶”“晶睛酸奶”是跟消费者的原有认知闹别扭,不可能成功。
另一方面,好产品没人相信是个大问题。信誉在中国是品牌最稀缺的品质,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恶化,大企业名牌产品在其中不断显身,在企业看来,信誉是他们赚钱的幌子,在消费者看来,信誉与信任已经成为危机,也就成营销中最大的障碍和问题。
问题就是机会,恶劣的信誉环境,也许是中小企业在某些方面与大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机会。
国联水产做内销时,大力营销出口欧美和内地唯一供港活虾的企业信誉资质,喊出“世界标准,好虾龙霸,源自全球对虾样板基地”,用高标准建立竞争壁垒,满足消费者对生态、安全、新鲜的需求。
慈生堂在国内仅有31项标准的情况下,以超过“欧盟标准”的88项检测指标(包括反欺诈项目如:Tlc、sm-r等),在蜂蜜行业引领营销高标准,现在成为追求品质消费者的首选。
把天然健康与信誉捆绑在一起营销吧:别人以达到国标而满足,你就建立高于国标的标准、营销这个标准吧;别人以有机认证为满足,你就让消费者好好体验产品、监督企业吧;别人以空壳品牌为手段忽悠,你就将产品价值做实,将品牌价值做高、做出不同,用消费者的满意和信赖高尚地赚钱!
(责任编辑: 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