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从第二次亮相至今已有一个月,常州副食品大楼每天人流爆棚,其中,有的仅仅为了买一只现制的生煎包、面包糕点,心甘情愿等上半小时。生意火爆,原因何在?据了解,不在于地段,也不在于老字号,而在于副食品大楼围绕传统食品拓展内涵和外延的现代“泛副食”之路。
2012年9月第一次复出市场的副食品大楼,身披“身处最繁华闹市地段”“中华老字号”“阔别市场12年”等诸多标签,却在经营大半年后不得不再次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这次引进新的外来资本,摒弃“老字号”的原有格局,重出江湖的副食品大楼开始裂变。
首先是定位。相比首次亮相仍以传统副食品经营为主的模式,而今副食品大楼经营品类中仍有传统的副食品,但不占主要地位,更多的是强调食品的现场感和手工制作。其中,地下一层的时尚特色小吃,均为现场手工制作,不仅增强了顾客的体验感,也让顾客现场全景观看到制作过程。
其次是规模。营业面积由300平方米扩展到6000平方米,集聚了37家特色店铺;营业场所则从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延伸至地上三层。主要布局为:地下一层为时尚特色小吃;地上一层是西点和寿司、手感烘焙、精品果吧、时尚休闲食品;二层为上海特色糕点、进口食品、现烤食品;三层主营洋酒、滋补养生品。
第三是内涵。长期深耕沪杭两地发展的小杨生煎,今年入驻副食品大楼后,一天至少卖出上万只生煎包。25个制作工人,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加工制作,依然难以跟上排队的节奏。
针对年轻人市场,副食品大楼在品牌选择上与时俱进。全球大型快餐连锁企业“汉堡王”,“爱达人”糕点、蛋包饭、太麻里台湾私房牛肉面、印度咖喱屋等年轻人喜爱的品牌食品,都为副食品大楼带来了如潮的人流。
据了解,眼下副食品大楼的品牌再塑、全新LOGO设计工作已被提上日程,以便于商业模式的复制,快速走向华东市场。 (孙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