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桃纪晓辉 提起“百年百合”煎饼,在翠峦有口皆碑,“用料真、粗纤维、色泽鲜亮、蛋白质丰富、饼身薄厚均匀、口感细腻香甜,不加任何添加剂,除家人食用外,还以本地特产送与远道的亲朋。” 如果你只知道这些,那你就“OUT”了,因为这些,只是翠峦“百年百合”煎饼的过去。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只吃过没见过怎么做成煎饼的地方——翠峦区“百年百合”煎饼店。 这里跟我想象中的手工小作坊煎饼店大相径庭,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加工厂了:手工制作与现代化自动设备相配套,5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20多名工作人员在忙碌。 在工艺上,除保留原有的手工制作时的科学配制、多次碾磨、提炼外,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加工,使煎饼成型、不碎裂。 在口味上,打破单一口味,在保留原有东北黑土地生产的优质大米、玉米、大豆、小米、燕麦等各种粗纤维粮食为主料的基础上,研发了以蓝莓、松仁、山核桃、大枣、枸杞、花生、南瓜、胡萝卜、紫薯等为辅料的10余种不同口味的煎饼。 在营养上,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含胆固醇、无糖低热量。 在包装上,由过去的普通塑料袋,发展到现如今的商标、QS认证等标识齐全的彩色纸盒和精美塑料袋包装。分量上改变过去1千克装,到现在的1千克、500克、250克,甚至便于食用的100克和50克。 在销售上,也由本地销售,向省内外扩大,期间,煎饼起源地的山东人在食用过“百合”煎饼后,专程来翠峦选购,煎饼日产量是过去的8倍多,今年底还将入驻伊春工业园区,再度扩大生产规模…… 这一切的变化,不仅缘于“百年百合”煎饼的质量过硬,信誉可靠,更缘于有发展眼光、有经营魄力的经营人陈涛的出现。“百年百合”煎饼起源于2003年,创始人是陈桂云夫妇,夫妇俩以货真价实、诚信待客的经营理念,使“百合”煎饼名声在外。然而2013年9月,因种种原因,夫妻俩决定要放弃“百合”煎饼经营,远走他乡。 “10年的时间、诚信经营起来的‘百年百合’煎饼,已是地方知名产品,不能让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的地方品牌,就这么轻易消失……”从商多年、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陈涛,在闻听此讯后,极力挽留创始人陈桂云夫妇,并决定接下这个“活儿”。 陈涛不仅慧眼识品牌,更有现代经营者超前的经营方式和全新的现代化经营理念。挽留下陈桂云夫妇后,他组织成立翠峦区白百合食品厂、实行股份制管理,进行商标注册和QS等食品认证。 陈涛说:“只有有了商标注册,我们的产品才有‘身份’,‘百年百合’煎饼才能进入超市及更大范围,扩展销售,否则我们永远是地摊级产品,上不了大台面。” 拿起印有精美图案的纸盒包装,陈涛接着说:“‘百年百合’煎饼是翠峦区的地方品牌食品,它有很好的声誉,百姓认可它,离不开它,我们要爱护它,做大做强它,在质量上和细节上精益求精,我们要求食品质量、管理等制度不仅上墙,更要上心,每个员工把煎饼的质量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煎饼的品种不能仅停留在现有的,还要不断研发,50克包装的酥脆煎饼,就是新研发的儿童食品系列。”采访中,陈涛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煎饼的种种前景:“酥脆的小包装煎饼适合儿童作为小食品,这种小食品比油炸、膨化食品更营养、更安全,市场前景巨大。” 说起煎饼,陈涛的想法和韬略还有很多:“咖啡有伴侣,方便面有调料包,‘百年百合’煎饼也要有配套的酱包、咸菜包、青菜包等配套食品,下一步我们就要研制煎饼的配套食品,制成开袋即食的方便食品……” 我们期待“百年百合”煎饼在现代经营策略和理念的指引下,能够走的更远,飞的更高,“摊”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