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保健食品批号内幕:山寨产品如何戴上“蓝帽子”?
时间:2014-04-23 20:26  浏览次数:

■调查报告

在产品外包装上印有“蓝帽子”的保健类食品,由于经过食药监部门的审批,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心中,通常即意味着具有来自官方作出的品质和功效保障,相比普通食品,更容易卖得火热。然而,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将保健食品资质租借给第三方,甚至多个第三方用于生产带“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一直是中国不少有资质的保健食品公司的生财之道。而“蓝帽子”的申报也存在诸多猫腻,形成了一条涵盖企业、中介、专家、审批等的利益链条。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药监局近日公布了保健食品管理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应严格按批件载明的内容生产、标识其产品。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若新规实施,意味着“蓝帽子”公司将严禁贴牌。但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申报猫腻 “蓝帽”审批存内幕交易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获批的保健食品企业,在对外销售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

保健食品从申报到取得“蓝帽”,要经历准备申报材料、样品生产、试制现场核查、样品送检和专家审评“五阶段”。多位保健食品企业负责人感叹道,公司也很愿意去办“蓝帽”,但一直找不到途径,因为有关部门并没有公开的办理路径,只好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

“‘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利益链条。”记者通过关系找到了曾经从事过这项业务的中介杨先生,他对此了解颇深,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企业其实什么材料也不用准备,我们可以承诺保证过关。这类中介公司北京的居多,广州也有一些。”据杨先生介绍,根据申报种类的不同,中介机构会明码标价,办一个“蓝帽”通常要价30万-50万元,有的则低一些。比如,申报维生素类,收费12万至20万元;申报调节免疫力功能类,收费28万至30万元;申报降血脂功能类,收费42万至45万元。当然,企业只管交钱,剩下的事情都有中介搞定:替申报企业制作一张“完美”的配方——在样品生产、审核环节“做文章”——公关专家组审评会。

据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咏透露,这些中介公司最大的“功能”就是能买通专家,以降低审批标准,让企业尽快拿到产品批文。在广东省就有超过30家这样的中介公司专门帮企业做保健品批文申报,而90%的企业都是通过这些中介公司成功拿到“蓝帽子”批文。

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此前也曾透露说,在审批的样品检测环节,一些检测机构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会给关系好的中介或申报企业打电话,暗示哪儿出了问题。这时,中介或企业赶紧把钱递上,检测机构就会对数据做相应调整。

审批环节还存在“卖猪仔”的现象。张咏表示,由于初审后还需要国家食药监局审查,因此往往是“省级”的中介公司负责搞定初审,到了国家审查阶段再将“案子”外包给在北京的“国家级”的中介公司。

◇贴牌乱象 保健品批文被层层出租

而一个“蓝帽子”申报下来后,才是混乱的开始。

由于取得一个“蓝帽”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没有“蓝帽”的企业通常会去租用,即所谓的贴牌生产、委托生产。因此,出租“蓝帽子”一直是一些公司的生财之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保健食品的总产值已高达2800多亿元。据宏源证券等机构此前出具的报告,这其中,有30%-40%的产值由贴牌贡献。也就是说,截至2012年底,保健食品贴牌生产的产值已经达约1000亿元。

张咏坦言,保健品批文被层层出租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企业申请了五六十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他们自己并不生产,而是将这些批准文号租赁给多家山寨厂使用,每年每个收取8万-10万元不等的转让费。”

“药品是换个‘马甲’就变成了新药,而保健食品则是多个产品共用一个‘马甲’。”中介杨先生表示,药品一般是一个批号对应一个产品,而保健食品套号、套牌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他介绍,有一次接到一个小老板的电话,明目张胆地说“你帮我套个保健食品的牌,一年给你2万块钱”,很是猖狂。“其实即使他套了不给钱,也拿他没办法。这种小工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没法找。”杨先生无奈地说。

“现在最火的是减肥产品的‘蓝帽子’,买一个至少要80万元,有的甚至在100万元以上。”杨先生说,很多企业喜欢跑到贵州、江西等地去购买和租用“蓝帽子”,因为这些地区“蓝帽子”多,但保健食品市场不大,价格相对便宜。

在产品外包装上印有中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蓝帽子”的保健类食品,经过了食药监部门的审批,本应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重要依据,然而,在杨先生看来,审批不严、层层转租的现状,让“蓝帽子”失去了公信力。“别说一些小的加工厂,就算一些大的保健食品企业也经不起查!”杨先生说。

事实上,贴牌在让保健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乱象重重。以2012年引发社会关注的“螺旋藻涉铅”事件为例,该问题的起因即始于“低价贴牌生产”和保健食品“蓝帽子”文号的不正规买卖。而绿瘦近期频被曝光,也与此密切相关。

◇去留之争 取消“蓝帽”呼声渐高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的乱象,国家食药监局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指出,禁止保健食品资质公司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旨在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保健食品市场。

“支持取消贴牌,这是有力措施。”张咏表示,对委托生产进行严格监管,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同一个批号贴出多个品牌产品的现象应一律杜绝。

不过,征求意见稿再次引发了由来已久的保健食品监管问题,即是否废除蓝帽监管体系。在保健食品领域,“蓝帽”就是通行证,象征着质量过硬。正规的保健食品都会在产品外包装盒上,标有天蓝色、形如“帽子”标志,下方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上一篇:河南第二批43家不合格 食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下一篇:武汉东西湖区全面推行 食品企业看板管理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