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网讯(潘斐 徐继 记者叶青)近年来,我国对奶制品监管越来越严,抽检次数逐渐频繁,但公布的数据却如出一辙,几乎都100%达标。公众对这些数据,多嗤之以鼻,流露出对我国国产奶制品完全的不信任。
为何?近年来,奶制品行业见诸媒体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给行业笼上了“百毒窟”的烟尘,这些烟尘剑指不法企业,但最终叩问的是政府对食品企业的监管。企业的负面新闻让公众“心有余悸”,公众自然排斥政府对外公布的抽查数据。
要想重塑奶企信任,除了政府严加监管,媒体积极引导,企业本着良心做食品,还需要监管上增加透明度,让民众参与进来,布局社会共管共治,强化了监管的同时,让民众打开心扉接受国产奶制品。
扶持奶企政府发力 信任薄弱消费者不买账
最近,被业内号称最严标签新规禁止进口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已经让近半洋奶粉出局;近日,北京市资助三元集团1000多万元,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研发及产业化,更是向外界发出信号:大力扶持本土奶业。
虽然在政策上政府向本土奶企倾斜,为奶企规划大片市场,但是,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说,“三聚氰胺事件”过去5年多了,老百姓仍犹如惊弓之鸟,对国产乳制品缺乏信任。
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元,国产厂商只占46%。相比之下,2008年之前,进口奶粉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0%左右。
即便自去年以来,国产奶粉表现稳定,反倒是进口品牌质量事件不断,但是人们购买洋奶粉的热情仍然高涨,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口奶粉36.95万吨,同比增幅达55%。
无参与无透明度公众认死理 洋奶粉就比本土好
曾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副局长杨刚说,国产奶粉的标准不低,甚至有些标准要高于国外。也有检测机构对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进行调查抽检,得出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也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但在消费者心理,洋奶粉仍然好过国产奶粉。
其实一直以来,国产奶制品安全事件频发,而食品安全又是重大民生问题,一经媒体报道,自然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上,透明度不够,加上大众参与度不高,导致政府处理食品安全与大众始终保持着距离。对“隔了一层”的调查结果,大众往往觉得不真切、不实际。本来我国食品知识方面就欠缺,大众自然会跟媒体宣传的风。
如今,各地都出台违法食品安全举报有奖制度,目的之一就是调动大众积极性,让大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上来,推进社会同治共管。
大众参与了,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够了,大众心里对国产奶粉的疑虑自然消失殆尽,信心自然会建立起来。
破解信任危机 要保护知情权提升话语权
破除消费者信任危机,本报认为,政府应该引到消费者,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但长久以来,消费者在乳制品定和监中处于缺位状态,这也纵容了政府被企业绑架的现状。
为此,政府可以利用互动性强的新媒体,通过热线、微博等介广泛征集意见;消费者代表参与制定研讨,给予建议权、质询权。在执行和监管上开通消费者维权热线, 建立微博监管平台允许进入企业参观。在信任重上重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提升消费者话语权,重视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