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昨天本报记者随工商部门到达现场时,果蔬准备间内的垃圾桶已经全部移走,垃圾周转区增加了1个一米以下的小型垃圾桶,且增设了垃圾袋,整个准备区域已不再湿滑,而是非常整洁干净。
不过,原本在果蔬准备间的门上醒目地张贴着的“垃圾周转区”和“果蔬准备间”两个标示,昨天在工商部门检查时已被摘除,门上还留有明显的痕迹。然而,当记者问起超市多位相关负责人时,对方均坚称:“原来就没有标示。”
烂果拣过再卖是“对顾客负责”
对于本报曝光的烂果返包再售,Ole’南区营运总经理吴杰在昨天下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所说的‘返包’概念不同,如果是一盒好的水果,只是拿出烂的之后再销售,这不算返包,这是为了对顾客负责。”
吴杰的回答在现场也遇到了质疑的声音:“即使返包再售的果蔬暂时没有出现腐烂变质,那么再售时可以重新标为最后一次包装上架的日期吗?”面对质疑,吴杰面露尴尬,但随后表示:“如果有威胁到消费者健康的事情发生,公司肯定会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
面对媒体提出的“几天前打包上架的桔子滞销,员工将其中坏的剔除,留下好的并重新打标签继续销售,在你们超市是否准许”等问题,该超市多位负责人轮番表示,公司的要求是不销售坏果,果蔬没有腐烂变质,就没有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负责人在现场拉着记者,语出惊人:“市民看到烂掉的果子会买吗?如果是你,你会买吗?”
乱象剖析
为了降低损耗率
霉烂水果不舍扔
本报昨日曝光了高端超市Ole’存在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记者采访发现,业绩考核与损耗率挂钩、零售业招工缺口大,“高”的规则遭遇“低”素质人员,是种种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暗访时 霉烂的草莓经过挑拣后,好的返包继续卖,坏的切除霉烂部分后拼果盘,或供消费者试吃。
回访时 昨日,消费者在仔细观察草莓的新鲜程度。
工商部门昨日来到Ole’进行调查。
业绩与损耗挂钩
过期食品返包卖
为何内部员工会将过期的蔬菜水果重新出售?业内人士爆料,这样的现象出现,与超市内部的管理考核机制息息相关。“生鲜食品损耗量与部门业绩直接挂钩,成为员工想办法降低日损耗(如过期再包装继续卖)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在超市行业,一个部门若损耗率太高,会影响该部门的业绩。而为了尽量降低损耗率,办法有很多,其中最健康的办法,便是扩大销量,当天的产品当天卖光。而最理想的目标,是拥有尽量大的销量,尽量小的损耗率,和尽量大的毛利。但在现实中,这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一些自律不严的部门和个人便想出了各种降低损耗率的办法,其中不乏“歪招”。
事实上,超市生鲜食品的损耗率本来就很高,尤其是草莓,以及一些热带水果,损耗率更是高达30%。打个比方,如果某超市某部门每天进货100斤草莓,若只卖出80斤,那么每天便有20斤的损耗,一个月便有600斤的损耗。这个时候,若将当天卖不完的草莓重新挑拣包装,就可以大大降低损耗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超市业绩的考核是否可以进行一些人性化的调整和操作;其次,超市应该进一步严格管控流程,建立一个内部的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防止考核指标变味。”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据我所知,各个超市基本都是这样一种考核体制,可以想见在一些私营小超市,由于老板本身就是考核人又是受益人,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身,这一现象更严重。”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规则虽细难以执行
记者收集了广州几个大型超市对食品卫生流程的内部规定,发现各个超市均有门槛颇高的内部管理细则。
Ole’超市在昨日给媒体的官方声明中表示:“Ole’超市一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公司商品质量管理办法运作,严格控制食品安全。Ole’具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和制度,相信导致此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营运标准的执行问题,广州太古汇门店未按规定严格执行营运标准。”
同时,记者了解到,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在报损流程等方面也有严格规定。
家乐福超市对每天报废的生鲜蔬菜水果要求“在摄像监控下进行捣烂销毁”。根据该超市规定:“未卖完的叶菜类当天销毁……门店根据收货时间打印标签。所有叶菜当日销售。水果和根茎类蔬菜根据品相外观决定报损期……每日接近营业时间结束时,对于腐烂、损坏、软烂的蔬菜水果和所有未销售的叶菜进行报损。报损流程在业务部门、防损、值班经理3个部门共同监督下完成。对报损产品现场进行称重、记录、存档,在摄像监控下进行捣烂销毁,弃置到垃圾桶。”
由于自制面包数量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规定:对于不继续销售的熟食或面包,首先会拆封,包装材料与食品分开进行回收处理。随后剪碎食品,剪碎的目的,就是以防这些下架食品重新流回市场被二次销售。随后,专业的清运公司会将这部分下架食品运走。至于这部分下架食品最后去处,据了解,相关专业清运公司都是由环保部门指定或具备回收循环相关资质的,经过处理后的食品一部分会作为农场饲料用,也有的用作有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