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持在更大的范围集聚生产要素,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完善招商引资指导性政策,强化产业链招商、侨资组团信托招商、生态资源优势招商、民族政策招商、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招商,加强与项目相关联的政府性机构、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着力引进一批能够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生态经济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引进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国企、浙商侨商回归和20亿元以上项目有新突破。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2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5亿元。
深化区域合作和山海协作。优化山海协作共建机制体制,推动4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和试点扩面。力争签约山海协作项目100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全面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西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全省“四大国家战略”,加强对台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外资、外贸和外经、外包增量提质。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加强外资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大力引进和承接优质外资项目。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加强出口基地和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支持更多企业参与服务外包行业。加强对外友好交流,以外事侨务促进外经贸发展。
加强招才引智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绿谷精英和创业创新团队引领计划,加大引进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国家大院名校丽水产业科技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鼓励和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突出贡献专家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发挥“本土人才”作用的政策。
(七)坚持以更高的标准建设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市
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按照“一江双城”的总体框架,深化城市特色研究,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公共设施集约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深化各专项规划设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谋划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精品亮点。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路网体系,推进花园路综合整治和富岭高速出入口改造提升,启动高速丽水北互通建设,新建续建联城路、教工路、城北路西段、大猷街西段、水东路二期、市场2号路等道路项目。推进旧机场、联城等区块道路框架和配套道路建设,加快富岭区块开发,加大北城道路综合整治。加强环南明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加快实施处州府城、欧陆风情园二期等一批项目,增强城市旅游休闲功能。
强化市区联动共管机制。建立市区城市管理快捷高效指挥协调机制,优化整合城市公共管理资源,提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各类长效机制,实施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增进市民文明卫生意识。牢牢把握创建关键环节,确保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本达标。
(八)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开创山区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积极创建“最美县城”。以“六个一”项目建设为主载体,推进8个县城特色化、品质化发展。突出龙泉剑瓷风韵,加快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突出青田欧陆风情、石雕主题,加快建设最美侨乡。突出“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打造童话休闲旅游城。突出庆元廊桥、香菇特色,加快接轨海西区。突出缙云黄帝文化底蕴,积极接轨浙中城市群。突出遂昌黄金、汤显祖文化,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城。突出松阳田园风光,打造新型田园生态城市。突出景宁畲族风情,建设“神奇畲乡、休闲胜地”。
培育发展中心集镇。完善小城市和中心镇发展机制,加强以“四网二厂一园”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育22个省市级中心镇,推进壶镇、温溪、碧湖等3个小城市试点。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创新行政管理、财政金融、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促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
深化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大连片连线美丽乡村精品区域培育力度。抓好50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新建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打造1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电气化。
(九)坚持转换理念,着力形成社会事业优质化发展新模式
创新社会事业投资机制。按照“保好基本、放开非基本”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资办医、办学、办文化,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争创社会事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和拓展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积极扶持一批民办医院、民办博物馆落地建设。
创新社会事业建设机制。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城乡社会事业规划,增强与各领域规划的协调衔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配套要素优先保障机制,积极推行“交钥匙工程”。推进丽水五中、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等项目,基本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实现市博物馆、体育馆开馆。
创新社会事业管理机制。深化国家和省各项教育改革试点,创新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重视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支持地方高校和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基层综合医改。加大农村教师、医师定向培养力度,完善更加体现行业特点的激励机制。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新格局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民增收“十大主题”活动。全面落实促就业各项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序推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补贴标准。
广覆盖完善社保体系。健全社保政策,基本构建“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稳步推进扩面提标。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00套。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医养结合新模式,启动9个县(市、区)示范性综合养老院建设,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24个。开工建设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怡福家园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