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魏都区总工会给生活困难的群众送去了米、面、油等物品,让他们温暖过冬。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图为近日许昌县爱心企业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近日,魏都区“爱心超市”新添置了棉被、棉衣、米、面等年货,向低保户和困难居民免费发放。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1月16日,市招投标交易管理中心驻襄城县茨沟乡王庄村工作队为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文体用品和新年的祝福。本报记者 史晶 通讯员 彭桂超 摄
近日, 在禹州市小吕乡高庄村小学,爱心人士为这里的留守儿童穿上新棉衣,勉励孩子们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蔡忠民 崔夏爽 摄
许昌市社会福利院:欢声笑语忙排练快快乐乐迎
新年本报记者蔡忠民
1月15日,在许昌市社会福利院五楼会议室,记者听到这里歌声不断,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这里排练舞蹈和手语节目。该院院长巴屹告诉记者:“为让这里的老人和孤残儿童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春节,我们正在准备一个由老人、孩子和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迎新春文艺联欢会,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特教部,在悠扬的《爱的呼唤》歌声中,记者看到这里的特教老师辛敏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手语练习。辛敏告诉记者:“手语节目是这次活动演出节目的一项,孩子们可喜欢了,表演很积极,感觉很快乐。”
“举行迎新春文艺联欢会,让福利院的老人与孩子共同参与,欢聚一堂,是前不久定下来的,目的是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轻松的春节。”巴屹院长告诉记者:“演出活动计划在1月21日下午举行,节目不仅有歌曲、快板、舞蹈和手语,还有小游戏等。”
“现在一个康复师治疗6个小孩,工作虽苦,但大家都很热爱这个工作。马上要过年了,为让孤残儿童过一个幸福欢乐的春节,我们要抓紧排练,现在排练的是《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在五楼排练现场,康复中心的张莉告诉记者:“排练活动周一就开始了,今天参加排练的有14人,我们要把爱心和欢乐献给这些老人和孩子,让他们幸福过春节。”
“快过年了,护理部的在院小孩都有自己的新衣服。前段时间院里还买了许多好看的花,把室内装饰得很漂亮,还摆放了绿色植物,贴了剪纸画等,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正在排练的吴晓琳告诉记者:“俺是2008年被招聘过来的,觉得挺好的,这些孩子们太需要人关心照顾了,给孩子们在一起挺开心的,看着脑瘫的孩子经过康复训练有很多会走路了,心里很有成就感。听到小孩长大后喊‘妈妈’,俺心里特幸福。”
巴屹院长对记者说,许昌市社会福利院目前共收养283人,其中“三无”老人15人,智障残疾人72人,孤残儿童196人。孤残儿童98%患有肢残、脑瘫、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且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如今,春节将至,为让老人和孩子们过一个愉快的节日,他们已经提早安排并召开了会议,由伙食委员会专门负责春节期间的食品供应,保证老人和孩子们天天有肉吃,还定点采购米面油等过节物品,保证食品安全。此外,为让这里的老人和孤残儿童过得开心、幸福,该院还给他们购买了新的棉被和棉衣。
城管队员:走走“穷亲戚”
本报记者刘晓敏通讯员鄢庆国
1月17日,天气虽然寒冷,但魏都区西大办事处豫园社区困难群众却感到十分温暖。原来,当天,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女子大队的城管队员来到了该社区,为困难职工和特困居民送去了冬日的温暖和新年的祝福。
当天上午,在西大办事处工作人员张朝阳的带领下,几位城管队员提着大米、食用油、水果等慰问品,首先来到了豫园社区困难职工赵保其的家。赵保其的老伴儿是魏都区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干部,老伴儿去世后,她一直和儿媳住在一起。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致其儿子死亡,儿媳又离家出走,家里只剩她和7岁的孙子。由于赵保其的户口属农转非,且不是户主,所以她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一些生活补助,每月仅靠300元的遗嘱补助费维持祖孙两人的生活。
当几位城管队员带着慰问品来到她家时,赵保其感慨万分,她十分感动地说:“真没想到,该过年了,城管队员还想着我们这些困难群众,真是太感谢了,有了你们的关怀,我觉得日子不再那么难过了。”看到老人如此感动,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女子大队大队长陈萍拉着老人的手说:“老人家,今后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只管给我们女子大队说,我们会尽力帮您的。不过,以后你也要注意身体,你的孙子需要你呀!”一席话说得老人眼含泪花。临别,陈萍一再表示,以后会经常来看望老人。
随后,几位城管队员又带着慰问品来到豫园社区特困居民全保华的家。全保华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返乡后他和爱人在同一家企业上班,后来企业破产倒闭,两人都成了下岗职工。前几年,全保华又患上了脑血栓,需要住院治疗,这对于这个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城管队员来到全保华家后,全保华非常感动,表示有了社会的关怀,他一定会坚定信心,逐步解决遇到的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采访中,陈萍告诉记者,慰问困难群众是城管局历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亲民、爱民”,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榆柳社区:全力帮扶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刘晓敏实习生周安祺
1月16日下午,在魏都区西大办事处榆柳社区,几名社区居民高高兴兴地来到社区办公室,把身份证复印件交给社区工作人员。原来,他们是该社区春节前要慰问的困难群众,社区正在做慰问前的准备工作。见记者采访,一名居民非常激动地告诉记者:“俺是铁东街的贫困户,今年春节,社区领导又要给俺送米面油了,这些东西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真是太感谢了,是党和政府让俺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该社区主任牛丽萍告诉记者,今年,该社区计划慰问的困难群众名单已初步确定,共有30户,其中低保家庭12户、残疾人家庭8户、其他困难家庭10户。“这30户困难群众,我们自己想办法慰问21户,其余9户,由市民政、残联等部门前去慰问。由于我们财力有限,因此,每年春节,我们除自己想办法给困难群众送温暖外,还会提前把困难群众的名单上报至市民政、残联等部门,尽量多争取几个救助名额,使我们社区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牛丽萍解释道。
“我们社区总人口有3000多人,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困难群众偏多,仅低保家庭就有30户,另有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但生活的确困难的家庭21户。特别是铁东街和煤场街,房子破旧、低矮、潮湿,居民大多是下岗职工,收入微薄,一些老人连退休金都没有,生活十分拮据。”牛丽萍说。
为最大限度地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该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后,将特别困难的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符合条件申请低保的,社区帮他们申请低保补助,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想办法给他们找工作,或帮他们做小生意,确保他们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又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社区只有想尽办法、尽最大能力对他们进行帮扶。
牛丽萍告诉记者,为让困难群众过好春节,他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对部分困难群众进行帮扶了。“上个月,我们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看到精神病患者牛爱卿家缺被子,我们就到‘爱心超市’为她申请了2条被子和1件棉衣。还有我们社区70多岁的张玉环老人,她视物模糊,行动不便,平时我们经常到她家看望。前几天,我们协调有关部门,给她送去了会报警的热水壶和能语音报时的钟表等。”牛丽萍说。
“最近几天,我们就要集中开展慰问活动了,届时,我们会把米面油等救助物资挨家挨户送到我们社区困难群众手中,尽最大力量确保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也希望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给困难群众送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牛丽萍呼吁道。
南席镇:多种形式送温暖
本报记者蔡忠民通讯员王伟强
为帮助困难群众欢度春节,长葛市南席镇党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开展送棉衣、棉被,送钱,送粮油,送医药卡等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为使送温暖活动富有成效,落实到户,南席镇采取镇领导包农业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方式逐级落实,保证了救助款、物全部发放到户到人。
自2013年12月份以来,南席镇就以深化百名干部进农家活动为契机,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深入各自所包农业区、行政村,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对摸底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从而全面掌握所有困难群众和特困党员的实际情况,为分类帮扶送温暖打好基础。前不久,南席镇还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温暖工程”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据统计,该镇党员和镇村干部累计捐款83035元,捐衣物36件。
该镇还组织财政所、民政所工作人员根据受帮扶群众的不同需求,分别制订了经济救助、物质救助、心理救助等个性化方案,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据悉,为保证送温暖活动责任落实到人,该镇还专门成立了5个送温暖工作组。自1月2日起,镇政府近百名干部分别将米、面、油、衣物、爱心捐款逐家逐户送到困难群众、困难党员手里。截至目前,该镇共组织慰问困难群众432户、慰问特困党员37名,发放救助款近8万元,还为200户低保家庭分别送去了价值100元的免费医药卡,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欢乐幸福的新春佳节。
颍川办事处:帮扶困难户一户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张柯通讯员高锋
1月15日,寒风凛冽,但在村民梁仁兴家中,却是暖意融融。
71岁的梁仁兴是禹州市颍川办事处十里村一组村民,老人拿着办事处和村里送来的慰问金,看着送来的米、面、油、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梁大爷感慨万千:“我虽然失去了儿子,但有办事处和村里的帮助,生活如今一点儿问题也没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真是温暖呀!现在电视上都说中国梦啥的,对俺来说,有吃有喝不受冻就是俺的中国梦。”
刚走出梁仁兴老人的家,十里村党支部书记梁雍宏就赶忙向记者介绍梁仁兴的情况,原来,71岁的梁仁兴老伴儿已过世,他的儿子也在7年前失踪,一直找不到人,女儿患有精神病,常年需要照顾,家庭十分贫困。颍川办事处党委书记吴子强得知梁仁兴老人家的困难情况后,嘱咐在场的村干部和办事处民政所的工作人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梁仁兴,尽量在农村低保、民政救济方面给予照顾,让每一个生活困难的群众都能有热乎饭吃,有暖和的棉衣穿。
据了解,颍川办事处为确保辖区每一户困难户有饭吃,有衣穿,每年都会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逐户开展调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确定走访慰问困难户的名单,并进行公示。
“我们还会在冬夏两季由办事处统一购置凉席、清凉油、驱蚊药、米、面、油、棉衣、棉被等生活用品,开展送温暖和送清凉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2013年,我们办事处共拨付救助资金20多万元,为230户困难户解决了实际问题。此外,我们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及时掌握群众呼声和诉求,这样不仅为我们帮助协调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有帮助,也为我们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除此以外,我们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们根据困难群众的不同情况,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和银行将小额贷款向困难群众倾斜,为困难群众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困难群众树立劳务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意识,增强信心,在输血的基础上,提升造血能力,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幸福的春节。”采访中,颍川办事处主任郭长勋这样对记者说。
让爱继续
张柯
每年春节前,我市都会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干部深入街道社区、走进村落农家嘘寒问暖,这既是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群众、体恤民情的优良传统,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地说,为困难群众送上一些生活用品和慰问金,的确能救一时之急,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困难群众的生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送温暖活动中,根据困难户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排解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状态,获得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无疑是治本之策。
人人献出一点儿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笔者建议,送温暖不应仅仅是政府行为,还应是一种社会行为,让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过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好年。
让爱继续,需要很大勇气。将送温暖活动进行到底,不仅需要你,需要我,还需要全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