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餐饮 >
京餐企打包餐盒超两成违规 企业称解禁匪夷所思
时间:2014-01-07 11:43  浏览次数:

  目前正倡导“剩菜打包”的北京餐饮企业的一次性打包餐盒并不完全安全,昨天,北京餐饮行业协会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发布北京餐饮场所调查报告显示,北京餐企打包餐盒超过两成违规。

  调查打包餐具问题多

  本月初,调查人员一共随机走访了56家餐饮场所,其中包括全聚德烤鸭、湘鄂情等集团餐饮,老家肉饼、庆丰包子、一品三笑等连锁餐饮,苏轼酒楼、同庆楼等大中型餐馆,还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等街边小店。除峨嵋酒家大慧寺店未配合调查没有填写调查表外,其他饭店均积极配合。

  本次调查共收集113个样品,包括65个透明产品、42个带颜色的餐盒(包括29个瓷白餐盒),以及1个发泡餐盒和5个纸碗。调查结果发现诸多问题。

  问题1

  打包餐具超两成无QS

  调查显示,113个产品有27个既无标称也不能查询到生产企业及QS,从产品本身无法判定生产企业,占总样品的24%。

  “这些无QS信息的产品肯定都是违规的,而且大多是不透明的餐盒,极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2007年开始,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等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QS),餐具只有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才能进入市场。

  问题2

  发泡餐盒无人回收

  董金狮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及消费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使用纯聚丙烯原料加工的透明塑料餐盒逐渐增多。从调查结果看,113个样品中近六成是安全的透明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回收方面,一般每公斤废弃透明餐盒回收价格在2元左右,带颜色(包括瓷白和其他颜色)的餐盒每公斤的回收价格仅为0.6元,发泡塑料餐盒则无人回收,造成大量污染。

  问题3

  碗套袋忽视健康安全

  报告显示,状元桥云南过桥米线等5家饭店均将纸碗套袋后打包。

  生活中也有早点摊将超薄塑料袋套在碗内的现象。“但正是这一细节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董金狮指出,套袋碗用的塑料袋大部分是没有任何标识的超薄塑料袋,很可能是黑心企业用大量有毒有害的回收塑料、医疗垃圾等生产的,当接触到酸性或油性物质时有害成分会析出,直接污染食物。

  问题4街边摊上餐盒隐患多

  调查还发现,沿街烤串、麻辣烫、大排档、煎饼果子、铁板烧等,很多小商小贩都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无生产许可证的餐盒、有生产许可证但质量不合格的餐盒。如果消费者用劣质餐盒盛装酸性、油性或温度高的食物,会有大量不明物质溶出。

  发泡餐具解禁追踪

  餐具制造企业称解禁政策匪夷所思

  京华时报3月12日独家报道《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引争议》后,该事件也引发热议。昨天的发布会现场,多家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发泡餐具本身有节约资源等优势,但是其自身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和风险,而国家目前未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回收机制也未建立,对发改委的解禁举措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如果用合格的食品级原料,发泡餐具和非发泡餐具都是安全的”,北京某大型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林先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原属于淘汰类产品,因此,早已没有了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而目前国家政策也并不明朗。

  一家曾经生产发泡餐具的企业负责人谢先生则表示,发泡餐具进入市场可以借鉴台湾等地区的做法,由企业出钱,政府回收,企业还要缴纳相应的税费。

  不过对内地市场借鉴该做法,林先生则表示“很难”,“都淘汰14年了,说心里话,此次解禁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即便政策解禁发泡餐具,我们也不会进入这个行业,不是我们对这个行业无信心,而是这个行业确实是个高危险的行业”,林先生表示,发泡餐具最容易着火引发火灾,此前有许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正是由于发生了毁灭性的火灾或致人员死亡而被迫关闭。

  “对于有些协会提出的发泡餐具是绿色产品的观点,我不认同”,林先生表示,确实发泡餐具使用的原料成本要比非发泡餐具少很多,节约了资源,但是其体积大、占地大,物流成本相应提高,其实其综合成本并不比非发泡餐具低。




上一篇:光盘行动调查显示:打包餐盒用量增三成   下一篇:北京餐企打包餐盒超两成违规 发泡餐盒无人回收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