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2014年红酒市场仍存诸多未知。此时,很多趁着节假日消化完库存的经销商开始撤离这个行业,那些仍有不少库存葡萄酒的人则“转行”做起了别的生意。
2013年1-10月,我国葡萄酒行业累计产量95.41万千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0.08%。其中,10月单月实现产量10.44万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23.97%。
日前,澳大利亚天鹅酿酒公司中国区总裁卢小龙私下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春节假期结束,很多经销商把手里的库存卖掉后,已经开始离开这个行业。
据红酒代理商宋小姐透露,现在做的生意基本都是2012年签的合同。但现在这些生意马上就要做完,却没有签新单。
事实上,业绩下滑的阴霾去年就开始笼罩国内葡萄酒企业。葡萄酒行业资深人士崔志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周围不少从事葡萄酒生意的企业从去年就开始受影响。这些企业多是一些中小型葡萄酒经销商,市场需求减少了,不仅酒不好卖,即使低价卖出去了,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仍然亏损。为了减少损失,不少企业宁愿把酒存起来也不愿意赔钱出售,处于一种近乎冬眠的状态。
“冬眠主要针对自有资金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商超渠道,没有网站。现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网络销售也不好做。冬眠最多就是占压资金,但至少不会赔。”崔志云表示。
以一个做葡萄酒销售业务的小公司为例,崔志云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房租每月3000元,租一间规模不大的仓库大概也需要3000元。最少5名员工,工资每人每月3000元,这就是1.5万元。算下来,仅工人工资和房租成本企业每月就需要支付2万多元。
按照崔志云的说法,一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如果不卖货,每月干赔2万多元,还算是损失最少的。“但如果继续签单,好酒的价格卖不上去,低价甩卖可能赔得更多。大企业短时间还能承受,一些规模小的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
2014鲜有新单 经销商集体“转业”
“我周围已经有三四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开始转行了。这些公司注册时都是贸易公司,以前都是专门做酒,现在开始做化妆品和保健品。”宋小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酒美网CEO吕意德表示,“以前进口葡萄酒过于火热,进口量高速增长。但国内市场消费量没有这么大的增幅,进口量和消费量不相等”。
过去十年间,葡萄酒在中国的销量与人均消费均呈三倍增长。但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葡萄酒消费数量及金额同比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
某知名进口酒企业驻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以来,公司葡萄酒销量增速放缓,往年增幅可达20%-30%,今年仅增5%”。该公司经销商反映,高端葡萄酒的利润下降30%-50%。而且,中国启动葡萄酒反倾销以来,进口葡萄酒报价被迫提高20%-30%才能达到报关标准,致使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缩小。
专家称难好转 投机者离开非坏事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我国葡萄酒行业累计产量95.41万千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0.08%。其中,10月单月实现产量10.44万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23.97%。同样,葡萄酒行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继续延续前几月走势,均为负值,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
在市场低迷之际,企业都盼望整个葡萄酒行业能迎来转机。对此,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及果露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葡萄酒的消费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喜好有关,不会突然爆发性增长,2014年葡萄酒市场好转的可能性不大。
与葡萄酒消费不同,近几年,进入红酒行业的资本呈现出井喷状态。但这些注入资本的投资者看中的都是市场高速增长下的掘金机会。如今红酒业发展放缓,不少人看不到赚钱的机会自然会选择离开。
而在卢小龙看来,这些资本的离开正是行业的机会。“受不了亏损选择离开的人以投机者居多,投机者离开会净化市场,给品牌打造者留下机会。”他表示。(记者 孙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