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中午11点,来吃饭的人已经非常多,不过听口音来判断,并没有本地人。“包子真够贵的,不过来了天津总得尝尝,挨宰也就这么一回。”一位从东北来的游客表示。
狗不理包子分为普通和精品。普通猪肉馅的为46元/笼,一笼8个,共2两;而精品的包子最便宜的96元/8只,最贵的“一品全蟹包”则达到22元/只。不过,尽管贵的咋舌,慕名而来的客人并不少。这家狗不理饭店二楼共有40桌左右,而三楼不算包间的话则能容纳8桌。
整个中午,只有一名天津口音的人进来问了下“一斤包子多少钱”,当听到240元/斤的价格时,这位天津人掉头便走。她表示,家里从外地来亲戚,本来想买点给她们尝尝鲜,不过这种价钱难以接受。“几年前包子30块钱一斤,那会偶尔还能买来吃吃,现在这种高档食品已经吃不起了。”
虽然狗不理中高端的发展路线有很强的“天津特征”,很难能够复制到外地去。但天津高档酒楼并不算多,而狗不理所走的中高端路线刚好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缺,公司聚会或者宴请客人说出去都比较“好听”,基本上,来这里吃饭已经不在乎吃什么,而是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中餐厅出走“海外”的三次浪潮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止到目前,中餐选择海外发展的名店并不少,从改革开放初期走出国门的全聚德、东来顺等老字号餐饮国企,到去年花家怡园、眉州东坡等一批中餐民营企业名店。
不过,相比“走出去”的容易,在海外“扎根”却并不简单。
“中餐厅‘出海’,今天回头看,实际经历了三次浪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透露,中餐海外开店的第一次浪潮,可追溯到160至190年前,目前分布在欧洲、美国的中餐馆多数是当时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移民开设、其后裔在经营的,相对来说菜品风味比较传统;第二次浪潮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包括全聚德在内的一批国营知名企业走出去,却因缺乏对当地的了解、投资选址不够谨慎、经营不善等原因几乎全军覆没。
边疆表示,去年商务部已把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去的扶植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中餐海外开店正在迎来历史上的第三次热潮。而在这波新浪潮中, 北京簋街的花家怡园在去年已在韩国落户开店,正在与意大利等方面洽谈,新店可能选址欧洲。
值得玩味的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餐饮界老前辈表示,中餐第二次“出海”浪潮中,对一些中餐企业尤其是国资中餐企业而言,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其中,最典型的是未改制前的老字号国企全聚德,在那波出海浪潮中,全聚德开设的海外店铺失败的居多,在有些国家的全聚德店铺甚至是“全军覆没”。
公开资料显示, 2003年时,全聚德在美国、德国、缅甸、中国香港和阿曼等五个国家和地区开了分店,而2013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海外店分别位于缅甸1家、澳大利亚1家、日本2家。至少,全聚德在美国、德国和阿曼的店铺已全部关停了。与其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东来顺等国企。
而调查显示,在第二波出海潮中,失败的不只是全聚德。
“花的钱多了,本亏大了,很多店铺的店长、厨师长都跑了,有些遗留的法律纠纷持续近十年未解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当初这些企业都是国企,缺乏对海外市场了解的人才,有些开店比较盲目、管理跟不上,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边疆分析说,中餐海外开店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能力不足,目标顾客是当地人,如何选址、菜品的口味如何调?二是经营管理人才稀缺,现在特色的蔬菜和烹饪调料都能空运,但难以对当地采购、租金等进行核算,制定准确的菜价和毛利率等。三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例如用工的法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等,不了解不遵守会遇到极大的难题。
“客观地说,从中餐企业自身实力来说,中餐上市公司等其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企业家个人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中,不乏中餐单店经营额亿元的门店。从外部环境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海外对中国餐饮文化的接受能力增强,中餐的认可度也呈上升趋势。” 边疆表示。
虽然风险“很大”,但多位业内人士还是表示,面对内需增速放缓,走出去似乎成了一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的选择。
事实上,为了帮助中餐企业了解海外市场,面对中餐品牌餐饮企业进军海外的热情,为争取中餐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推动中餐走出去积极行动,中烹协已获得商务部的支持,将在今年成立海外发展中心,为去海外开店的餐饮企业提供法律商业咨询等服务。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