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年以来中国食品产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产业现状1:老虎在打盹。
实现了超级规模化的企业如康师傅、娃哈哈、中粮、益海嘉里、统一、汇源、光明、双汇、雨润,甚至包括加多宝、农夫山泉、今麦郎、达利园等,如今都在干什么呢?
这些行业领导者,都是守着已经没有多少对手可以挑战的传统产品市场,新的、高价格产品都是一些看起来很美、销售额与市场推广投入倒挂的战略性亏损产品,如中粮的悦活、嘉里的金龙鱼大米、加多宝的昆仑山矿泉水等。
老虎里唯一较有敏感的是娃哈哈,对饮料新品动向一个不放过,凡是销量抬头的饮料新品,都会快速跟进,如苏打水等。跨国食品企业如玛氏、卡夫、联合利华、德芙等大老虎,对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威胁不大,跨国品牌的产品策略本来就是谨慎缓慢。
食品产业里的老虎在产品上,趋于保守、越来越自拉自唱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老虎在打盹,这就给后发企业闪击市场提供了一个火药味不算浓烈的生猛生长空间。
产业现状2:豺狼成家犬。
10亿元以上的全国品牌,3亿以上的区域品牌,是食品产业里凶猛的豺狼,这些企业都是单一品类的强势品牌,如金丝猴、三元、洽洽、雅客、盼盼、中绿等,或区域市场里的食品中产们(君乐宝、卫岗、斯美特、宏宝莱、美好、龙大、厨邦、紫林、真心等)。可惜的是,这些企业也是既找不到食品产业的大品类机会,也不懂得如何深耕区域市场,可以说处在“两头不着地”的尴尬状态上。
这些企业在过去的5年里,销量增幅明显变慢,大多选择了退守传统优势市场,即局部区域市场,放弃了继续全国市场布局的努力。这种趋势显示,豺狼正在变成家犬,只会在熟悉及自家门口找食。即使是新崛起的养元、香飘飘等,也在市场扩张与新热点产品创新上陷入困惑。当年横扫全国的晋江食品派,也找不到大卖产品,同样靠留下的窝边草过活。
产业现状3:小鸡满地跑。
即使象养元、香飘飘、同福碗粥这样凭新产品快速建立其一个新食品王国小狼,还是太少,食品产业大量、满地跑的是小鸡仔。
统计两大行业刊物《糖烟酒周刊食品版》与《新食品》里的新食品企业、新产品,过去的4年里,平均每年新出现的产品约有2000家(品种),但能连续三年还继续出现的,不到50种(家),即2.5%。我们又将这些新产品、新品牌与上海的《快速消费品》杂志里的分品类统计品牌做了个对比发现,能够进入上海KA系统并上榜的新产品,每年不超过20个。
不是所有食品企业都在两刊上做广告或有介绍,也不是所有企业都以上海(长三角)为目标市场。但上述统计数字,还是基本反映了食品产业新企业、新产品的市场状况:产品生了一大堆,活得好的很少;个个宣称是产品升级,实际上没有在高价值零售渠道里出现。依据我们每年在全国各层级市场的观察所见,绝大部分新产品也很少看到。
小鸡仔们满地跑,真正长大的恐怕不多。部分能长大一点的,还是以招商加聚焦区域市场运作的策略,才获得一些销量。小鸡仔们过于迷恋概念、卖点、品类这些还戴不上的大帽子,迷恋招商而不是让产品卖起来,这些忽悠经销商的说辞,把自己先忽悠成瘸腿产品。
(责任编辑: 陈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