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或许是冰冷的,但数字代表的内容是火热的。在不经意的浏览中,笔者发现几组数字,实实在在地折射出云岩民生的大发展、大进步——
民生财政实施方面,2013年共投入民生资金近19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支出的6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6元,两项收入均位列全省88个区市县榜首。
平安云岩建设方面,云岩区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逐年提升,2013年达91.81%,比2012年提升6.33个百分点,全省排位比2012年上升9位。
教育均衡发展方面,2013年,云岩区成立了21个学区,构建五大学区共同体,覆盖所有公办中小学,教育支出预计突破10亿元。
……
坚持把提升民生福祉作为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增强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社会广泛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一直是云岩人执政的行动指南。在这个行动指南的引领下,2013年,云岩区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
这一年,该区人均GDP、“两收”及环境质量指数等“三项核心指标”均超额完成,同步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5.6%。经省小康办初评,云岩区“三个核心”指标已完全实现,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考评验收区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月26日,笔者来到云岩区蛮坡廉租房小区,居民陈雪英正和邻居们讲着自己心中的小康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是有切身感受的。以前,我们一家5口人,挤在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环境又暗又潮湿。2008年,我们家和500多户低保家庭,陆续迁入南垭路附近的蛮坡廉租房小区。房子又大又明亮不说,月租还很便宜呢。”
退休工人、蛮坡廉租房住委会委员陈文菊接着陈雪英的话说:“现在,在政府的引导下,居民们建起了廉租房住委会,我们更有信心管理好小区了。”
居民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云岩区通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筑起的“民生保障线”。
然而,奋斗并未停止。云岩人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民生还有许多“旧账”没有补上,老百姓对“收入低、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行车难、住房难、环境乱、治安差、公共空间少”等“十困”问题反映依然强烈。
如何尽快弥补民生“旧账”、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市民幸福感,云岩人正在用实际行动给出解答。
去年12月31日,云岩区召开区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肩担重任,勇当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主力军。
为加快改善民生,增进市民福祉,云岩区提出要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生存型民生、保障型民生推向发展型民生、小康型民生、现代化民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打造云岩民生保障“升级版”。
在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方面——以充分就业保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创业促增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以正确引导带增收,总结推广东线片区的开发模式,加强对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和居民的理财教育,逐步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个人资产流动、变现和增值。
在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向均衡化发展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学区化改革,探索教育集团化发展,努力向教育现代化迈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探索养老服务多元化;强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监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巩固提升“两严一降”成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坚决按照“十个一”工作要求,确保全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0%;深化城市基层体制改革,坚持新型社区、网格化和居委会“三管齐下”,强化居委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广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认真抓好矛盾纠纷化解。
在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步伐,推动文化与各类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区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努力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办好云岩区文化艺术节、“三月三”“四月八”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群众消夏纳凉晚会等文化活动,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
如果说,民生改善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仍有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破解。那么,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云岩区已然开启一个通向未来的新起点。从这里出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正在绘就新的蓝图。杨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