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用工市场再现“两难”窘境
企业招不来人务工者找不到工作
每年春节过后,“用工荒”都会成为一个常态现象。受去年以来餐饮业、服务业经营下滑,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凸起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就业市场冷热不均。其背后,不仅仅是用工市场的供需矛盾,更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这一状况十分值得关注。
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劳务大省而言,必须正视现实,未雨绸缪。从用工制度、社会保障、人才培育等多个环节入手,引导和统筹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用工市场冷热不均
春节过后,兰州各大人才市场都早早搭台,为企业和求职者进行对接,各市、县举办的各种招聘会和企业主动上门的签约会也是接连不断。但是,企业与务工者一拍即合的欢洽场面却没有过多出现。企业感到招工很难,而打工者也发现,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
2月21日,记者在兰州民安大厦举办的兰州“春风行动”人才招聘会上看到,招聘现场热闹非凡,应聘人员熙熙攘攘。但“用工荒”同时存在。来自定西的王龙军带的十份简历都投完了,可理想的企业并不多。他告诉记者,潜力好的企业待遇虽不高,但竞争的人特别多,好多餐饮、服务企业待遇很丰厚,却很难招到人。
兰州顺风肥牛饮食有限公司的魏经理告诉记者,公司这次计划招聘30名员工,从正月初五开始动手,截至目前只招了不到10名。招不来人不是薪资问题,主要是前来咨询的人太少,接到的应聘电话只有一个。
采访中,大多招聘企业反映,今年的工资普遍大幅度上涨。“没办法,工资不涨,招不来人啊”,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企业招不来人,同时,也有很多务工者找不到工作。在兰州交通职业学校学汽车修理的任平如是说,其实,有实力的企业很少在招聘市场招人,有些国企甚至都要找企业领导“说情”,介绍熟人入职。
“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今年的用工市场上都表现得尤为突出。甘肃省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劳务对接工作的张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节后出现“用工荒”的行业,大多集中在餐饮、建筑等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和服务行业。一方面,用工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过低,难以吸引打工者,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也是重要原因。
他认为,“用工荒”实际上主要是“技工荒”。服务行业大多需要年轻人,工资相对较低需求量又大,年轻人不愁找不到“东家”。劳动力市场中,无技能、无经验又无年龄优势的打工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普工”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确实很难。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林柯认为,劳动力供求不吻合,发生的结构性摩擦造成了“用工荒”。不少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也表示,现在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很难,用工市场似乎存在一个断裂带,高不成低不就,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差了一大截。年轻些的务工者不光对工资要求高,还吃不了苦,而年龄大一点的对工资要求不高,但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日益“挑拣”的新生代农民工
1986年出生的王永涛,是一位地道的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打工的父母在兰州市西固区生活。他说,他再也不能像父母那样工作和生活了。每天在建筑工地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经常蓬头垢面,满脸灰尘。春节过后,他怀揣找个“像样”工作的梦想,每天穿梭在市内几家大型劳动力市场。最终,在发廊当上了美发师助理,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技术。
“怕吃苦、嫌挣钱少、没长劲,是许多年轻人的共性,渴望工作之余有足够的自由,以及拥有一份有前景的工作,是一种普遍的求职标准”。在兰州市某食品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丁晓亮看来,新生代的农民工需要待遇更好、更体面的工作,这必然导致需要廉价劳动力的企业用工难以为续。他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比父辈高,但吃苦耐劳精神差,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责任心,有些年轻的农民工高兴就来,不高兴则走,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弄得他经常手忙脚乱。
“现在的年轻女孩子,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不愿意干吃苦熬眼的活儿”。记者在兰州市火车站东路宁香园饭店采访时,一位刘姓服务员说,她并没有在酒店长干的打算。她说,挣够学费就走人,学个技术虽然短期来看耽误了一点时间,但长远来看肯定“合算”。
她还告诉记者,这次春节回家,大多数同龄的打工者都不再出门,通过在家乡创业实现就业。来自本报文县通讯员的报道介绍,今年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和创业的比往年有所增加。基于此,该县相关部门开始出招引导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
不可否认的是,在绝对数量上,新生代农民工正日益减少。于是,当下的现实,可用“第一代农民工变老,第二代农民工变少”来描述。以人口结构变化为基础,“用工荒”的发生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的经济和人口现象。
从根源上缓解“用工荒”
“用工荒”与“招工难”,究竟“荒”在哪儿?“难”在何处?
其实,节后出现“用工荒”已不是第一回,但今年这一回却绝对和以前不太一样。这其中不仅仅是条件、待遇的问题,还隐含着一种复杂的变化。兰州市民盟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宋永强分析说,双方的需求都很明显和急迫,企业和员工各有难处和无奈,两者之间就像存在一个断裂带。这个断裂带下,有的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有的企业可能就会面临倒闭死亡。作为劳务大省,这一点值得关注。
“不是不想涨工资,一涨企业就得死”。记者采访中发现,所谓的“用工荒”只是相对的。由于生活成本的上升,很多求职者期望自己的工资能达到理想的标准;但是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无力给工人涨工资,否则,就有关门的危险。兰州市兴旺制造有限公司的易总对此深有体会。他给工人开出的月薪已达到3500元,但员工并不满意。和去年相比,今年原料价格上涨了60%,人工成本也增加了20%,企业很难盈利,压力很大。
林柯认为,企业要做的不仅是提高工资,更要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用工的软环境,如培养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找到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缓解“用工荒”;也只有这样,新生代农民工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