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焦点关注】企业储备人才兴起“私人定制”
时间:2014-07-29 09:43  浏览次数:

【焦点关注】企业储备人才兴起“私人定制

2014年07月29日06:00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

  “连续几年通过中招招生,在校学生1000多人,毕业后很大部分留在企业。”日前,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任惠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开办职业技术学校虽然投入不少,但解决了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缺乏问题,“学生通过公司的实践基地掌握职业技能、熟悉岗位工作程序;同时学校的培训基地根据公司要求培训、培养人才。”

  这所职业学校由福建飞毛腿集团2010年出资创办。

  “缺人”一直是福建许多企业头疼问题,每每到下半年生产旺季,不少企业都是一边招人,一边培训,“疲惫忙乱”。7月25日,人社部提供的数据却显示:我国农民工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数不足30%。

  为了突破人才困境,近年来,福建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自办职业技术学校“定制”企业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

  制造业用工之渴

  “每个月都在招人,但都招不满。”福建晋江一家鞋业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一线职工流动大,特别是一些年轻员工因对工作现状不满意,频繁跳槽离职,企业不得不储备一定的人才。

  “每个月都有人离职,现在不是生产旺季,虽然可以应付得过来,但随着下下半年生产旺季的来临,用工荒很可能出现,所以现在不断地招人进行岗前培训。”在日前福州市人才供需见面会上,福州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余治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称,相比前几年,福建制造业、服务业用工缺口已有所缓解,但为避免出现用工荒,部分企业才选择在招聘淡季广招员工,以储备人才。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发布的第一季度泉州沿海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该季度用工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64598人和44838人,相比去年同期,企业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减少,表明企业和求职者已不单单依赖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而是采取更直接的“老员工带新员工”和网络招聘等形式,来实现供求。求人倍率(即需求人数除以求职人员)略有上升,则表明泉州今年相比去年同期企业用工形势稍显紧张。

  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普工、裁剪缝纫工、彩绘工缺口数仍然较大,预计在短期内不能满足用人需求。随着非公经济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状大,来自福建省人社厅的调研报告显示,近些年,企业用工出现短缺,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断减少。

  以晋江市为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近50万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8万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2.6万人,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的3.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总量已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0%以上。“除了营销人才之外,对于泉州众多的传统制造性生产企业而言,车间里的普通生产员工也较欠缺。”业内人士分析说。

  人力资源上开源节流

  “学员顺利毕业后,月薪提高两百元,还将作为企业重点人才培养。”福建宏远集团和格林公司,与职业学校分别办了“纺织班”和“服装班”,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

  近年来,沿海一些城市出现了用工荒,另一方面中职校、高职校的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同样存在。为解决这两难问题,在地方政府牵头下,一些中职校、高职校和企业携起手来,联合办学,将目标准确定位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上,实施“技术蓝领”培养计划,打造适销对路的人才。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要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去实现最大的利润,就要在人力资源上‘开源节流’。”福建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企业在留人上做足文章的同时,还要自主培养“本土”人才,解决人才来源匮乏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人才储备和人才库的建立。“我们的培训计划是常年设置的。”恒安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负责人说,对于规模化企业而言,全年都有相关的培训计划,针对的很多是高校里的在校生,而且大多是定向委培的学生。“通过与高校合作,培训在校生,一方面可以增强公司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发现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在生产淡季,许多企业为防止员工流失,都实行最低保底工资。而一些企业还创造性地提出“换工”,小王本是晋江蜡笔小新食品有限公司的外包装生产线工人,去年却在当地另一家食品企业久久王当了两个月“客串”员工。“那几个月是淡季,厂里没啥活,我们班组就被派去久久王上班。”小王说,“待在自己厂里,只能拿一两千元的保底工资,去其他厂有事做,当然赚得多。”

  “这种借工模式,为我们招兵买马提供了缓冲期。”蜡笔小新公司负责人说,“由于是同行业间借工,工种类似,企业间的规章制度也很接近,借来的员工表现令人满意。”

  边储备边使用边培养

  “企业很多车间以上负责人都是从储备人才库中培养起来的,在我们企业储备人才潜力大。”石狮一家漂染企业负责人说,在引进储备人才之前,制订一个储备计划,把人才的目标岗位定好,根据岗位进行招聘。储备人才进厂后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企业再对其进行全方位培训,疏通他们上升的通道,做到人尽其才。

  记者了解到,边储备、边开发、边使用、边培养已成为许多企业人才储备机制。“一个重要岗位储备一个人才,需要两个月,企业要花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培训费用,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远远不止这些。”

  业内人士指出,人才储备工作是有目的地进行储备、配置、培养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积蓄机制,也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建设人才强省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人才储备上,政府应有积极举措,让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逐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积极储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同时,健全和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加大现有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培训需求调研,逐步提高培训水平。

  据了解,福建省从2007年开始就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以待就业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储备人才在储备期间每月享受政府提供的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生活补助费,各地根据本地实际适当确定补贴标准,储备期限一般为一年。

(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评:不合时宜的“捐赠”   下一篇:从“一枝独秀”到“两极驱动”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