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中国市场18年之际,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日前宣布,由于业绩不理想将撤出中国市场,同时裁员11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15%。业绩不佳是露华浓无奈撤离中国市场的最大原因,而其他外资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水土不服”无奈撤离
露华浓的相关柜台预计在2014年2月撤柜。除此之外,露华浓表示将削减1100个职位,而这些职位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机构雇佣的940名美容顾问,被裁职位大部分位于中国。这是露华浓新任行政总裁德尔帕尼去年11月上任后首个重大决定。
业绩不佳是露华浓无奈撤离中国市场的最大原因。财报显示,露华浓2012年净营收14.3亿美元,而其在华业务只占公司整体业务营收的2%。2013年前三季度,露华浓在以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领衔的亚太地区出现销售负增长。
“露华浓在中国的单柜单产较低,150个柜台,每年不到2亿元的销售贡献,”日化专家冯建军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露华浓一直不太适应中国市场及中国消费者,连迪奥、兰蔻、雅诗兰黛等都被迫投入大量电视等广告宣传,露华浓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却鲜有推广。”
外资日化巨头集体失色
近年来,外资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业绩下滑的尴尬。随着本土日化企业的崛起,国际日化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时代已渐渐远去。
美国化妆品巨头雅芳最近公布的201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大幅下降67%。而一直处于业绩和利润增速下滑困扰中的宝洁集团也表示正逐渐流失中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此外,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2013年三季度营收为54.8亿欧元,一直作为其业绩增长支撑的亚太市场罕有地出现了1.2%的下滑。
尽管如此,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中国市场依然是外资不愿意放弃的一块肥肉。资料显示,在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化妆品市场膨胀了一倍至228亿美元。“露华浓此举可能只是暂时性退出,其可能适时通过中国区总代理的运营模式再次进军中国市场。”冯建军指出。
晨报记者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