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说起这化妆品的品牌露华浓,女孩子们不会陌生,这家来自美国的日化公司,为了进入到中国市场,还特意使用了李白《清平调》里的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作为产品的名称。但是这家美国公司,却最终没能将诗意进行到底。2014年元旦前夕,露华浓宣布裁员1100人,并退出中国市场。
虽然在业绩不好的时候,企业可以选择裁员来缩减成本,但是做出"退出中国"决定的时候,还是多少让人难以理解。露华浓曾经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洋品牌",如今为什么要迈步离开?
37年前,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广州友谊商店就开始销售露华浓唇膏了,那是当时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牌。后来,这个美国知名彩妆,将中文名字确定为"露华浓",取自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颇为诗意。37年后的2013年12月31号,露华浓中国在官网微博上留下最后一句话:"2013年最后一天,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bye!"最终,这个句号,还是用"唇膏"的方式淡淡的画下。全国露华浓专柜将在今年2月完成撤退收尾。记者今天致电露华浓北京专柜。
记者:您们什么时候专柜就不在了呀?我大概什么时候之前去还可以买?
露华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您尽快吧。这两天应该不会,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动静。您要想有用的东西就尽快吧反正。
2013年的最后一天。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宣布,作为公司重构方案的一部分,将停止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并裁员11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15%,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国雇佣的美容顾问。元旦后,不少标签为"露华浓彩妆师"的网友在微博感慨。有人遗憾地说"如今这爱情式的长跑终于要到终点,真的要说分开了,曾经的美好只能在感触中缅怀,再见我的爱人!"有人则无奈地说"这下变成无业游民了,重新开始一切吧"。日化专家、多家公司化妆品行业战略顾问冯建军用三句话,总结露华浓这段漫长的在华之旅。
冯建军:露华浓到中国,到今天为止,我用"完败"来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第二个观点,进入中国,取得了哪些成绩,只能让别人想到露华浓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彩妆品牌;然后第三点来讲呢,成绩单太差了。因为到今天为止露华浓在全国百货店柜台数量大概150个左右,每年终端销售量大概不到2亿元,平均的单柜单产应该是很差的。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是早早地进入中国的露华浓,却没吃到什么甜头。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最近一个月,包括雅芳、联合利华先后宣布裁员,外资日化用品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到底遭遇了什么呢?
露华浓目前正在力推的新品炫亮唇膏,由于已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国内各专柜将不会销售这款产品。而和美宝莲等早早选择中国女星的品牌不同,露华浓至今依然"执着"地选择国人并不太熟悉的国际影星代言。熟悉日化行业的某公关公司负责人这样点评:
贾玮:不够接地气。其实代言人来讲的话,尤其是在日常你会频繁更换的这种快消品来看的话,真正还是建议这种跟本土"接地气"的比较好,要不然的话会有距离感。
有一种说法,大概每个美国女性一年需要买3支化妆品,法国女性2支,韩国人四五支,而中国女性只有1支,这似乎说明中国彩妆市场的巨大潜力。而露华浓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老资格",至今中国业务仅占集团年度营收的2%。日化专家、多家公司化妆品行业战略顾问冯建军认为,近年来外资品牌和本土企业之间的"巷战"正是露华浓"失去"的战略机遇。
冯建军:整个中国日用化妆品市场应该还是外资品牌一头独大局面,以四大企业为主导的,第一是宝洁,第二是欧莱雅,第三是联合利华,第四是强生。在过去五年间,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的成长非常快,对外资品牌市场的冲击比较大的。化妆品的品牌销售分成这样四个渠道,第一是百货店渠道,第二是商场卖场,第三是化妆品店,第四是电商。本土品牌往往都是寄生在第三渠道,外资品牌是一二渠道整个市场已经是完全垄断掉了,它也在寻求什么?渠道下沉,比如说类似于像县级市场往下的。
当比露华浓更为"高大上"的雅诗兰黛、迪奥等奢侈品都"低下身来"进军中国三四线市场时,当比露华浓势力更强的宝洁、欧莱雅等早已深入到中国五六线城市时,只有露华浓还坚守在一线,也就是停止在省会城市的门店销售。冯建军表示,未来国内日化行业的竞争将更为惨烈。
冯建军:土洋之间,我觉得主战场,第一战场肯定是化妆品店渠道,第二战场是什么?是商场卖场和电商,因为中国品牌相对来讲在这个渠道它更熟悉,积累的时间更长,而且更关键是什么?这个是他吃饭的唯一的饭碗,我仍然认为在这个渠道未来的竞争会很惨烈、很激烈。
(原标题:露华浓退出中国市场 专家:日化行业竞争将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