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凶猛”实体零售商叫苦不迭,在频频过招之后,实体零售商们开始还击。
继沃尔玛、麦德龙之后,中国市场外资大卖场排行第一位的大润发也于近日宣布加入电商大战。其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已在上海注册成立合营公司飞牛集达电子商务,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南都记者了解获悉,高鑫零售预计在年底推出网店,届时消费者可在网上选购商品,并从距离收货地址最近的大润发分店发货。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认为,“最后一公里配送”是纯电商平台做生鲜产品的软肋,超市大佬利用实体供应优势或可“逆袭”。对此,中粮我买网也以“你们弱爆了”为题,连发两条长微博,抨击、质疑平台电商进军生鲜领域。
“生鲜电商”硝烟弥漫,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超市逆袭信号
从高鑫零售发布的公告来看,其并未透露新成立的飞牛集达电子商务公司会否做生鲜配送。不过,南都记者在台湾大润发网络购物网站上看到,其商品分类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
耀才证券研究部副经理植耀辉指出,大陆网购市场商机无限,但高鑫零售能否打出名堂,要视乎物流等后勤支援是否完善而定。接近高鑫零售的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大润发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有219家,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商品,高鑫从距离收货地址最近的大润发分店发货,应该可以实现24小时内送货。
这是一个趋势,除了大润发之外,麦德龙、Tesco、永辉等超市大佬正在将自己的实体店,转型成为自家网络零售的配套设施。
这种“虚实作战”的凶猛之处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是纯电商平台做生鲜等日常消费品的软肋,而社区超市正好可以‘变身’城市配送、仓储中心。”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告诉南都记者,在中国很多城市,货车不允许白天进城,即便将面包车拆了座位,“取巧”拉货进城,也很难找到装卸点。若是凌晨两三点拉货进城,用工稀缺又是问题。实体零售商的线下网点,显然可以弥补上述缺陷。
冷链配送战场
现在,业界已有共识,“电商大战”的核心是,物流配送链条是否完善。京东商城副总裁刘方不久前对媒体宣称,京东有1亿注册用户,每人每天一个冰淇淋,就是海量销售。
不过,“各位真心不懂生鲜!勿忘业界一句话: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中粮我买网连发两条长微博,措辞激烈称,“先想象你的快递员拉着一车冰淇淋在夏日长安街疾驰,买家手机一个接一个打进来,C B D的美女催你中午12点必须送到的中餐甜点、那边金融街金领又让你提前1小时。3C大家电不怕折腾,但你确定你折腾过的冰淇淋买家还敢吃?”
事实的确如此。“生鲜电商的经营难度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昭邑零售咨询首席分析师刘晖给南都记者举例说明,生鲜蔬菜的“取货”时间最多是两个小时,不然就会失水,少了斤两。若在生活小区定点建设冷柜,则成本巨大。如果广州按照5辆车的标准进行生鲜配送,算上人力成本、燃料成本、设备成本等,一辆车的成本每日保守估计在900元左右。生鲜配送车每天至少要送100-150个订单方能收回成本。“但是,白领大都吃便当,很少在家做饭。做饭的老头老太又宁可去菜市场买菜。”
生鲜战的驱动力
短短这两年时间里,已有优菜网等一批生鲜电商从“先驱”变成“先烈”,华润万家、卜蜂莲花等商超的网购业务也几乎全军覆没,现已撤退。永辉生鲜网站“半边天”运营不足两个月就下线,正在谋划8月重新上线卷土重来。
但这种局面并没有阻止各路资本布局“生鲜电商”的步伐,顺风优选、本来生活、正大天地、1号店……均已杀入这一领域。大家屡败屡战,越战越勇。志欣合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金欣认为,政策利好是一大诱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依托大型电商销售平台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
现在,一些创投企业开始转投农业电商,仅黑石领军财团投资的寿光农品园,涉及金额就高达6亿美元。据悉,中国供销总社将投资20亿在“北上广”主要是针对农产品建电商平台。“从这样的局势来看,各类渠道商做‘生鲜电商’,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融资。”刘晖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