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2月24日电(记者吴小康、李斌)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全国超过六成的糖产自这里。每年11月份至来年4月份是传统甘蔗进厂压榨蔗糖的时节,然而记者了解到,2013/2014榨季广西霜冻灾害多发,部分地区甘蔗冻死突出,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同时受国际糖价走低影响,国内蔗糖价格已跌破每吨5000元成本价大关,遭受“两面夹击”的糖企已出现亏损运营。
灾害多发成本上升
今年2月中旬、1月中旬和下旬,以及去年12月中下旬,广西多个甘蔗种植基地出现霜冻灾害,甘蔗不同程度枯死造成糖分降低,导致蔗糖生产成本上升。
记者近期在武鸣县府城镇进元村采访时看到,地里大片仍未砍收的甘蔗叶子变得干枯。随行的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糖厂副厂长韦汉辉告诉记者,几次霜冻灾害造成糖厂20万亩原料蔗基地中9万亩受灾,其中6.5万亩受灾严重的甘蔗出现枯死现象。韦汉辉说,正常甘蔗的糖分约为14%,枯死的甘蔗糖分则会下降1%左右,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每生产1吨食糖就会增加约0.7吨的原料蔗,相当于每生产1吨糖生产成本增加约300元。
崇左市是广西甘蔗生产重镇。拥有42万亩种植基地的广西崇左市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年产甘蔗200多万吨。农务总经理程卫军说,当地受霜冻影响的甘蔗产糖率将下降0.6%左右,仅此一项,崇左东亚糖厂本榨季就将减产6000吨左右,按目前糖价计算将带来3400万元的损失。
业内人士介绍,桂北、桂西和桂中地区受灾明显。但由于今年甘蔗单产有所增产,因此灾害并不会对广西的蔗糖总产量带来大的影响。
部分糖企出现亏损
霜冻灾害发生后,不少糖企优先安排受冻严重的农户砍收甘蔗进厂。1月6日至2月6日期间,武鸣县每天安排6000吨受冻甘蔗进厂压榨,2月6日至今,每天优先安排9000吨受冻甘蔗进厂。截至2月19日,霜冻严重原料蔗已基本砍运进厂,中度霜冻原料蔗预计2月底可完成砍运。
遭受减产的同时,糖企还面临着糖价下降的冲击。按当前收购价计算,每吨食糖的生产成本超过5000元,而当前食糖的市场价每吨还不到4800元。“这意味着,制糖企业每生产1吨糖就要亏损大约200元。”程卫军、韦汉辉均表示,目前企业已经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收益减少已影响到农户甘蔗种植热情。“据我们初步摸底,今年有30%的种植大户、20%左右的蔗农放弃种蔗或减少种植面积的打算。”韦汉辉说。
粗放型模式待升级
有关人士分析,本轮蔗糖产业遭受冲击,既受天灾影响更有“人祸”因素。来自国际糖业组织(ISO)的统计显示,去年全球食糖供应过剩1060万吨,预计今年过剩量也达到470万吨。去年,我国食糖进口量达到560万吨。
曾去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过蔗糖产业的程卫军说,这些地区规模化程度高,蔗糖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国内,“目前泰国蔗糖成本价每吨不到4000元,即便运抵国内,价格也比我们的低。”
在广西不少种植基地,甘蔗种植还处于“靠天吃饭”状态,洪涝、霜冻、火灾等灾害容易带来减产减收。武鸣县糖业局干部杨定斌说,2013年当地开始推行甘蔗种植保险,农户和国家、自治区财政按1:3的标准每亩支付30元保险费用,一旦出现灾害,保险公司会进行相应理赔。目前保险公司正协同专家对霜冻甘蔗核查,但赔付标准尚未制定。
事实上,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广西蔗糖产业的“痼疾”。当前广西蔗糖产业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播种、除草、培土、施肥、喷药均处于人工操作状态,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尚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从事蔗糖生产的广西永凯集团董事长赖可宾等建议,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和土地连片,加大对机械研发力度,推动甘蔗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大对甘蔗品种的研发力度,逐步提高单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与国际蔗糖“倒挂”问题。
广西提出,未来几年内将建500万亩“精华”甘蔗基地,推动粗放型种植模式升级。今年将在崇左、南宁、柳州、来宾等水源充足、基础设施较好地区,建设50万亩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