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newslogo.jpg)
云南网讯(记者 王海龙)“农田是食品安全源头的首个环节。农田污染、化肥农药的科学施用需要很好地关注。”4月9日,著名环保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先生莅临云南科学大讲坛,从农田环境污染隐患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回答了公众对粮食、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关切。魏复盛说,自2003年开始,我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趋好,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也是导致农田环境污染的原因。建议相关部门从制定法规、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现状:我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趋好
这场题为《农田环境污染与粮菜质量安全》的演讲吸引了高校、科研机构、市民、相关企业,甚至是种植户的关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粮食、蔬菜质量安全问题,魏复盛先生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第一大民生问题。目前,我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趋好,自2003年开始,粮食、蔬菜抽检合格率持续上升。这与国家政策以及相关部门推行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措施密不可分。但魏复盛仍提醒大家清醒面对现实: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农田是食品安全源头的首个环节。农田污染、化肥农药的科学施用需要很好地关注。” 魏复盛说。
隐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
此外,魏复盛还指出,我国农田环境污染存在隐患。主要体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局部地域污染相当严重;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增加了重金属是危害;化肥过量施用;农药结构以及使用方法不当。魏复盛说,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有色、黑色金属的开采、选矿、冶炼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尾矿砂污染;污水灌溉造成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此外,过量施用化肥以及农药使用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农田环境污染。据统计,目前我们化肥(氮肥、磷肥)平均用量为每公顷400千克,高于世界公认警戒线的上限。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法规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针对农田环境污染,魏复盛还从制定法规、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土壤污染程度甄别喝风险等级划分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魏复盛建议,环保、农业、国土、法制办等多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借鉴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我国土壤全量、可溶态双指标的分级标准;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尽快启动土壤污染程度的甄别喝风险等级划分;加快推广食用农产品安全行动计划;建立各部门间土壤保护污染防治的合作协调机制;农业等多部门参与建立全国土壤环境检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