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曝光 >
"舌尖上的健康"引关注 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时间:2014-02-13 10:42  浏览次数: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日前正式发布,新时期为什么要制定这部《纲要》?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怎么样?怎样才能保证“吃得好”“吃得健康”?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介绍说,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呈现出三个转变:一是食物消费的形态由“吃饱吃好”逐步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二是食物生产的目标由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三是食物发展的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因此,《纲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在发展理念上,更加突出生产、消费、营养、健康的协调发展。《纲要》立足构建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指导生产的新型关系,明确提出要“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健康”。

在主要任务上,更加突出食物质量安全。《纲要》按照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并从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安全”。

在发展重点上,更加关注变化的需求。张辉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煮饭烧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购买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因此,《纲要》首次把方便营养加工食品作为重点发展产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食物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饮食不合理现象突出,营养性疾病发生几率大。针对这一变化,《纲要》首次将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

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王东阳解释说,营养不足就是过去所说的“吃不饱”,温饱未能稳定解决的状况。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尚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贫困地区是我国居民营养不良的多发地区和营养改善的难点地区。

营养过剩则是“吃多了”,吃出毛病来了。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专家表示,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还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例如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要警惕这种“隐性饥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说,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人群中日渐突出;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他说,我国营养性疾病主要关注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全人群贫血率两个指标。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2010年,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维持在5%以内,但2010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2.1%。




上一篇:10种最容易伤胃的食物多吃让你倒胃口   下一篇:网曝星巴克糕点含塑料发泡剂星巴克:添加剂合法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