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冠名选秀激战不甘示弱nbsp;上市乳企营销难消投诉(2)
时间:2014-01-09 09:40  浏览次数:

  其实,一直以来,乳业公司便是广告投放大户。2011年,蒙牛乳业全年广告和宣传支出就高达28.4亿元,而当年蒙牛净利润为15.89亿元。

  光明乳业2011年全年广告费用发生额达到4.24亿元,比2010年的3.52亿元增长了20.45%。而伊利的广告费用较上一年收缩,但总额仍达36.52亿元。 2011年,三大乳企全年合计达到69.16亿元,日均投入约1900万元。

  到了2012年,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四家乳业大亨去年广告投入总计为73.83亿元,几乎翻倍于其总盈利37.97亿元。如果按日均投入来算,四大乳企每天广告开销高达2000万元。

  股民也许对乳企巨额的广告投入数字没有太大的概念,那么可以看看这么一组简单的比较。

  如果乳业巨头们愿意,也可以购买央视一套最贵的黄金档剧场广告,30秒广告价位30万元左右,伊利可放6220分钟,相当于140集45分钟的电视剧,蒙牛可放3850分钟,相当于128天新闻联播的总时长。

  如果再按四家乳企各自的热销产品为比较,伊利需要卖出9.3亿杯伊利舒化奶、蒙牛则需要卖出3.8亿杯特仑苏、光明要售出9700万杯莫斯利安、贝因美则要卖428万罐1公斤装的冠军宝贝奶粉,才能各自赚回其广告投入。

  3 一掷千金背后深藏焦虑

  形形色色的广告在综艺节目中无孔不入。烧钱的背后,对股民来说,最关心的是,这些巨额的广告赞助到底能不能令公司得到收益,令股价上涨。借着股民的钱豪赌之后,公司“钱景”究竟几何?

  从贝因美的例子来看,似乎“冠名”确实有那么点效果。 《中国星跳跃》播出第一期的后一天,贝因美股价立马大涨6.64%。去年7月《我爱记歌词》热播时,贝因美股价同样经历了一波上涨。从去年年底以来,公司股价实现了3倍的跨越。

  随着多个节目的接连推出,今年以来,共有23家券商发布贝因美股价研报,最新的整体评价依然停留在“看涨”和“强烈看涨”之间。

  “继 《妈妈咪呀》之后,贝因美冠名的浙江卫视 《中国星跳跃》火热上映,公司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公司收入恢复增长通道,同时收入规模化有望带来利润率回归正常水平。光大分析师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为1.67、 2.24和2.95元,维持买入评级。”招商证券表示, 2013年是贝因美战略由守转攻的元年,从电视节目到大量地铁楼宇广告投入,贝因美品牌营销大幕全面铺开,预计2013年全年收入将恢复至20%以上的增长。

  5月23日瑞银证券最新一份研究报告同样维持乐观判断,看好公司在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经销商管理上的改善,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营销效率,有望推动公司迈向快速增长轨道。重申“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34元。

  贝因美公司人士对营销策略的效果也表示认同。 “贝因美是国内最大的奶粉企业,在我国的奶粉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五。公司在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9-10%,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扩大这一份额”。贝因美董秘办的相关人士此前对媒体表示。

  从此前的案例来看,强势的广告营销虽然在短时间内会令公司支出明显增多,但对公司整体销售的拉动也是很明显的。

  比如2005年,蒙牛酸酸乳花费1400万元冠名《超级女声》,节目播出后再追加了8000多万元用于生产带有 《超级女声》元素的产品包装、路演和广告宣传等。当年蒙牛这个近亿元的付出令市场大呼奢侈,但最后,蒙牛酸酸乳的销量从2004年的7亿元到2005年直线飙升至30亿元。这场冠名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经典营销案例,即使到今天,蒙牛仍被誉为最成功的与节目共生双赢的冠名商。

  强势营销的策略到今年依然有效。今年4月26日,贝因美发布2013年一季报。季报显示,公司2013年1-3月营业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31.57%;实现净利1.0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684万元相比增幅达40.19%。可见大力推广之下,贝因美销售已经出现快速增长。

  蒙牛、伊利、光明这三家老牌乳企在节目播出后,虽然股价并没有明显上扬。但营销预热对其业绩却有促进。伊利股份一季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增长18.6%;光明乳业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4923.29万元,同比大增52.03%。不过对资金的压力也显而易见,今年一季度,光明乳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27.36万元,同比下滑145.20%。

  即便没有带来产品销售爆发式增长,一旦节目播出后,除了电视本身的收视率外,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也将引起连锁舆论反应。这也将对产品本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产生有效的推广作用。

  光明赞助《中国梦之声》,便打的是大力推广莫斯利安这张牌。目前,莫斯利安是光明最知名也最热销的产品之一,莫斯利安还是国内不多见的常温酸奶,可谓光明乳业的“杀手锏”,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光明将打造莫斯利安为酸奶中龙头,以此对抗伊利、蒙牛。

  除了营销目的外,乳企一掷千金的背后深藏着业绩和行业的焦虑。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内乳企遭受重创。与此同时,洋品牌大局进军国内奶粉市场,更令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乳企不得不在企业形象的重塑和升级上加大力度,强势推广,以此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心。

  4 高额营销费企业吃不消

  尽管万般小心,谁也不能否认,这终究是一场豪赌。很明显,高额营销费用显然让上市公司有些吃不消。不仅大幅吞噬了企业的收入,更是提前透支了产品未来的销量。同时,高额的付出,令企业降低成本成为必要,由此是不是连带产品质量受到影响,颇令人担忧。

  不少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食品饮料等快速消费行业斥巨资投广告,是行业共性,也是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历年来中国食品行业都是广告投入最多的行业,2013年也不例外,并且呈现出企业间竞争激烈、广告费用不断攀升的态势,这一点从2013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诸多食品企业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建军表示。

  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表示,广告费用最终还是会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让消费者买单。 “现在乳制品行业中有过度包装的趋势:产品的名称越来越洋,广告投放频次越来越高,价格自然就越来越贵。 ”

  对于包括乳业公司在内的食品饮料行业广告支出连年高企,机构分析认为,食品饮料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较大,提升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范围、高频度的广告轰炸。乳业公司“重下游营销、轻上游牧场建设”是行业弊病,但如果放弃对营销的投入,可能带来较大的品牌和实际效益损失。




上一篇:高考前饮食切勿“大变脸”nbsp;盲目进补入饮食误区   下一篇:统一陷毒淀粉风波在台湾下架nbsp;称大陆产布丁安全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