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要闻 >
杭州西湖会所转型方案:除天外天以外其他不提供餐饮
时间:2014-04-11 09:35  浏览次数:

  昨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在西湖博物馆公示,这张蓝图将告诉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西湖边,吃住行旅游包括购买纪念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也是国内所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第一个《业态规划》。说白了,六个字——开啥店,怎么开。

  《规划》中最受人关注的一点,就是西湖景区已关停的30家高档经营场所的转型。

  30家场所,《规划》给出了30个大框架的转型方向。除老字号“天外天”平价转型外,按照目前公示的《规划》文本,其他29家今后都不能提供餐饮服务。

  《规划》主要起草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教授表示,29家场所,今后除主要展陈和服务外,只能配套提供三明治、简餐等小服务。

  也就是说,市民游客若想要点菜吃饭,这30家中,恐怕只有天外天可以提供了。

  那么,目前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红红火火的曲院风荷开心茶馆(原西湖会),也将告别点菜吗?不一定。《规划》正在公示中,还有修改的余地。

  西湖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表示,衷心希望广大市民和游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30家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今后转型方向是否可行,有两条标准。第一是以市民游客是否满意、是否拥护、是否接受为标准;第二,以是否提供面向大众的服务为标准。”

  为啥29家高档经营场所,几乎都和饭桌说拜拜,这样会否矫枉过正?规划看起来很美,但如何保证转型落到实处?一家一方案,是如何量身定制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刚一出炉,涟漪已起。昨天,本报记者请来这份规划的执笔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教授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颖一起详解《规划》。

  为何29家会所将餐饮一刀切

  环湖餐饮已饱和,需要做减法

  “西湖环湖餐馆数目已达饱和状态;从长远发展看,不但目前这些场所需要转型,西湖环湖餐饮,也许还需继续做减法。”

  北大世遗中心团队约20人,2014年春节前开始进行大量基础资料的调阅、现场调研、问卷访谈等工作,进行《规划》的研究和编制。

  执笔人宋峰在听到记者抛出的“餐饮”问题后,首先亮出了一组《规划》中的统计数据——西湖景区餐饮业共653家,数量比例超过业态总数的20%,环湖景区餐饮业数目占总数的28%,位居第一。倒是西湖西南的九溪附近,是餐饮服务最薄弱的区块。

  宋峰微笑着说:“西湖环湖餐馆数目已达饱和状态;从长远发展看,不但目前这些场所需要转型,西湖环湖餐饮,也许还需继续做减法。”

  “西湖是一座嵌在城市中心区的湖,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它不像九寨沟,一方面远离城市,一方面景区内只有5家餐馆,如果这5家餐馆关停,游客就没有地方吃饭。”刘颖说,北山街附近有青芝坞、白沙泉、东山弄,南山路附近有吴山广场美食街、河坊街等等餐饮服务聚集区,“少了这20多家餐馆,游客在西湖景区吃饭,没有问题。”

  游客想要享受高档餐饮服务,西湖景区依然能提供。刘颖掰着指头数,比如楼外楼、花港海航、新新饭店、香格里拉饭店等都有高端餐饮,“想要孝敬父母,让他们吃得好一点,在西湖景区,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

  文创成了转型关键词

  西湖未来要在这里花大力气

  “政府投入的文化设施偏少,这次关停高档经营场所,我们反思,要抓住机遇,干脆往公益性方向发展。”

  餐饮太多,而天平的另一端,西湖景区内的文创产业共计444家,占业态总量的14.4%,明显少得多——其中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艺术品占有较高比重,文化会展业、教育培训业等公益性行业所占比重较低。

  刘颖觉得,环湖核心区走一圈,十几公里下来,放眼望去,吃饭的地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可是,我们能在几处听到琴声、闻到书香、感受文化呢?政府投入的文化设施偏少,这次关停高档经营场所,我们反思,要抓住机遇,干脆往公益性方向上发展,所以做一个刚性的规定——这20多家,就不提供餐饮服务了。如果放一个小小的餐饮口子,难保几年后,哪家场所里头,可能1个包厢又开始悄悄提供高档餐饮服务、侵占公共资源……”

  “文创产业,在西湖景区刚刚起步,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颖说,比如旅游纪念品,西湖拥有年游客人次2800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是,我们拿不出像样的西湖特别旅游纪念品来奉献给游客。”

  在西湖发展文创产业,景区将配套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希望更多社会资源转向这个方向。

  至于天外天这样的老字号保留它的餐饮功能,刘颖则觉得应该从文化的延续上看:“若让天外天去搞文创,也是一种文化的割裂。同时,《规划》中也非常明确,天外天要做大众平价餐饮,游客想吃10元一碗的阳春面,没问题。”

  解剖一只麻雀

  1917餐厅转型,突出民国风

  “这幢楼希望整体能做成民国风的展示馆,而为了配套一些服务,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可以出售图书和音像制品。”

  会所为何这样转型?我们可以解剖一个小案例来看一看。

  比如南山路105号1917花园餐厅,位于涌金广场附近,从城站火车站打车到这里,只需要十几元钱,不过,在之前不短的年份里,若一般游客想要进门吃饭,对不起,您有钱还未必能进——这里实行会员制。

  1917的产权单位是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这幢奶黄色、造型精致的别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历史建筑,建造这幢房子的主人黄郛,同盟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这栋楼,建于1934年,是黄郛为爱妻沈亦云所建。

  这无疑是一幢带着浓重民国风味的历史建筑。对于这样一处地方,如何转型,宋峰觉得应该抓住它特有的文化脉络来做文章,继续餐饮肯定是不合适的,转型后应该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性:“黄郛故居地处西湖与城市交界地带,具有很强的公益潜力。黄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故居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应当对其进行保护和展示。”




上一篇:北京食药监局公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最高奖30万   下一篇:食品安全成洋品牌商机 电商成其进军中国市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