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崔丹
新年刚过,而2013年乳业新政引发的整合浪潮还未过去,蒙牛、光明同一天两个公告又拉开了中国乳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架势。
2月12日,蒙牛乳业与法国达能宣布,达能将增资51.53亿港元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随后晚间,光明乳业(600597,股吧)则公告称引入战略投资者RRJ Capital,向光明乳业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增资15.25亿元。
从2012年开始,乳制品行业国际化进程忽然开始升温,尤其在2013年,海外建厂、选择国际乳企巨头合作、收购外资公司等方式不一而足。
在这股浪潮背后,业内认为,各个乳企或为奶源、或欲借外资之手加快整合的目的不同,但未来中国乳业竞争的平台将不仅限于国内,未来中国乳业市场将形成几大国际巨头和全国性本土品牌再加上若干区域性品牌的高集中度格局,对国际乳业资源的争夺、国际化进程加快、借助外力缩短与海外乳企巨头的差距将会是下个竞争热点。
贴近国际乳企巨头
在2月12日,达能完成对蒙牛的增资后,其持有的蒙牛股本将由之前的4%增至经扩大后股本的9.9%。该交易完成后,中粮集团、达能及Arla Foods(爱氏晨曦)将分别拥有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蒙牛总裁孙伊萍称,“凭借三个战略股东的各自优势,蒙牛将加快成为国际化乳企。”
蒙牛方面认为,“蒙牛引入达能、爱氏晨曦等乳业巨头,正是出于国际化战略的考虑。国际顶级资源的引入,有助蒙牛在全产业链战略上实现均衡发展。同时,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外乳品公司的融合,从根本上使蒙牛质量管理和产品品质实现提升、达到国际标准。也将为中国乳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良好示范,拉近中国乳业与国际乳业的距离,助推中国乳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而从目前来看,蒙牛国际化进程远未结束,“未来蒙牛还将就管理和技术等层面与先进企业展开合作,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公告。”蒙牛方面表示。
这背后也是中粮控股蒙牛后管理理念的体现,“中粮集团一直把向国际优秀乳企巨头看齐,作为管理理念中重要一条。中粮刚接手蒙牛后,就把Arla由二级合作伙伴变为集团的股东,替代原来的财务投资者,发挥Arla的专业支持作用,改变其股东结构,而后为了发展酸奶产品,让达能成为新股东,并成立合资公司,专门生产酸奶系列。现在达能进一步增资,一方面跟达能的投资风格有关系,达能此前跟国内食品企业的合作,包括乐百氏、娃哈哈、光明、汇源等都不可能是小规模浅层次的持有,都是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深度合作身份,另一方面蒙牛也有这样的意愿,加强在低温酸奶方面的布局,改变产品结构,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率。”原中粮集团一位负责并购的高层表示。“此次增持股份,蒙牛将实现公司股本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对于达能来说,则将加快中国低温产品市场的开发,可谓各有所图。”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认为。“而对蒙牛而言,此前收购了君乐宝,而后又收购了雅士利,借鉴达能的经验,可以帮助其快速整合,也帮助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毕竟达能有作为国际化乳业巨头的经验。”北京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表示。
在跟蒙牛、伊利上一轮竞争中,一直落后的光明乳业也开始加快步伐。对于此次RRJ增资,光明乳业表示,此次增资资金将用于荷斯坦牧业投资牧场建设、经营牧场及相关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光明想借外力来整合其分散在国内的奶源。“这充分表明公司发展并整合上游业务的意图。这有利于未来公司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链,既能解决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原奶供给问题,又能在原奶成本高涨的背景下降低经营成本。”民生证券分析师王永锋认为。
其实,光明的国际化战略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光明乳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市场上有传闻称光明集团正在洽谈以色列最大食品生产商Tunva。
而另一家国内乳企巨头伊利在自己的未来五年战略规划中,也将国际化进程升级为重要的一环,2013年伊利不断出手,4月11亿元投资新西兰工厂,拟建成年产47000吨的婴儿配方奶粉项目,6月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在战略采购、牧场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11月又再次结盟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合作内容则涉及奶源、生产及技术等方面。
不过,跟蒙牛、光明借助外力之手不同,伊利并没有涉及到股权结构的改变,伊利选择的是纵向整合全球资源的方式,意图引入消化国外发达国际乳企巨头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和产品标准。
兼并重组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乳业如此频繁地并购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也与国家对乳业的政策导向有一定关系。“抢购国内外奶源,推动国际化以及加快兼并重组将是今年行业一大趋势,奶企合纵连横将持续整年。”中国食品行业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
2013年,政府对于婴幼儿奶粉行业出台一系列政策,也使得各乳企对于奶源的布局加快。近日又有消息称,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将在本月底出台,这无疑会掀起国内乳企兼并重组的热潮。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2013年的行业兼并拉开了乳企重组的序幕,国内乳企间的兼并重组潮将在今年3-4月份后出现,未来将有更多的并购案集中发生。
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乳企也通过海外建厂、收购外资乳企等方式加快对全球乳业资源的争夺。
由于目前国内奶源供需矛盾突出,寻找好奶源成为了本土乳企发展的前提。业内观点认为,“奶荒”问题将持续到2015年,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对产业链上游资源的控制。于是众多国内乳企纷纷在海外市场增资扩产抢占奶资源。
在伊利投资新西兰建厂后,雅士利和合生元公司也先后在其财报中透露它们在海外增资扩产的计划。今年1月,圣元集团宣布其在法国布列塔尼区投资的9000万欧元,设计年产能达10万吨的婴儿奶粉工厂正式破土动工。“一方面贴近奶源,将在原料价格上更有话语权,另一方面法国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严格控制的卫生质量审查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圣元对产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圣元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对于,近两年兴起的乳企海外投资热潮,宋亮称,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土地、水等资源稀缺的影响,再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农牧产业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已经捉襟见肘,发展并不均衡。但相比较而言,国际乳业发达国家的农牧业资源丰富、奶源优势突出,中国乳企赴世界各地寻找优质奶源地建厂,这既解决了国内用于奶牛养殖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大大节省了奶源成本;从长远角度上,又获得了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进中国乳业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