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天津市政协献策食品安全监管 武汉市政协建言提高菜地质量
4月29日,天津市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围绕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市发改委、农委、质监、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宋立刚等委员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到不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个简单的煎饼浆,不少商贩加‘料’,加的是什么,没人管;在大型批发市场,公布各种蔬菜都合格,但我们发现,实验室连试剂都没有怎么查?”宋立刚委员呼吁尽快建立统一的权威的无缝衔接的监管体系,针对违法添加添加剂、黑作坊等问题,要保持严打态势。
“目前社区、农贸市场食品监管是难点。”吕彤委员建议建立“农超、农农、农校、农社”对接,大力推广透明农业,实现对农牧业生产的监管。
“要加快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水平。”民革天津市委调研提出,尽快明确“食品安全在线举报投诉”工作的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启动“在线举报投诉”功能,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力量;尽快在公众服务网站上公开各类食品企业的行政许可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尽快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布违法企业黑名单,充分发挥“平台”的监管作用。
会上,委员们还针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食品监管、杜绝地沟油回流、加强餐饮废弃物管理、重视中小学生饮水安全问题与有关部门展开协商。“天津市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落实办法。市政协召开此次协商座谈会非常及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推进实施。”天津市政协主席何立峰说,市政协要发挥好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抓住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研,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及时反映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并带头宣讲政策,促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本报讯(记者毛丽萍通讯员刘石)4月28日,武汉市政协召开由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政协界别协商会议,就提高菜地质量、保证“菜篮子”安全问题进行协商。
“目前,武汉市近80%蔬菜自给,蔬菜产量在全国36个大城市中排第二,都市涉农使用耕地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菜地用地,因此从关注菜地质量入手,也是我们为解决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武汉市政协主席吴超在谈到此次界别协商会在确定议题的初衷时说。
民革武汉市委承担了这次界别协商的主体调研。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专职副主委沈翠英发言时认为,过度施用化肥、施肥方法失当、耕作不当是菜地土壤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菜地生态环境恶化,有关菜地土壤的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占优补优”不能到位,导致质量较好的菜地逐渐“被消失”。民革武汉市委建议:摸清全市菜地土壤家底,制定提高菜地质量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修复菜地土壤环境;进一步鼓励种植大户、公司参与土地流转,通过标准化生产管控蔬菜质量,出台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明令禁止“占优补劣”。
市政协常委、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姚崇怀认为,在保护和提升菜地质量的措施中,应以生态农业的观念、意识,实现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的循环生态系统,推广“果-菜”、“菇-菜”等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民革会员付天雄建议,用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实现“数字化”和“身份证”管理,对产地环境、生产记录、检测结果、销售流向等关键环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记录,以蔬菜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组织为重点,严格落实蔬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市国土资源规划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先后与委员们交换了意见和想法并就如何提升菜地质量的落实意见进行了沟通。吴超表示,以本次界别协商为起点,市政协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跟踪调研、开展民主监督,促进本次协商问题的解决。
(本栏目由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信息处负责维护)